第二三五章 朝鮮的“北伐”建議

9月8日,耽羅島(今韓國濟州島)。

兩艘福船狼狽地駛入了耽羅島碼頭,然後向當地官員和駐軍報告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消息。朝廷轄下的五艘前往雲州的移民船,在朝鮮和日本之間的對馬島海域附近,遭到了數十艘倭寇的襲擊。三艘移民船被劫持,數百人生死不明。

而據逃回來的水手聲稱,襲擊移民船的倭寇,可能就躲藏附近的對馬島上。若是朝廷水師動作快的話,說不定還能趕過去,將那數百名移民救回。否則,那些可憐的難民很有可能會遭遇到不測。

知州畢學超聞報後,不禁有些犯難,雖然島上人口五萬余,駐防官兵也有兩千多,另外還有齊國自救軍兩個營頭七百多人,實力委實不弱,對付幾百個倭寇海盜,還是綽綽有余。可問題是,現在島上就沒幾艘戰船,如何將眾多官兵投送到那個叫對馬島的地方。

「畢大人,移民船隊所遇倭寇,恐怕多半是日本國內流浪武士所為,想來武備較低,無需要動用太多的兵馬。」駐島上的明軍參將姜開德抱拳說道︰「以我之見,只需派出三百精兵,輔以部分齊國火槍兵,足可攻佔那個對馬島,解救我大明百姓。」

「數百人跨海去攻那小島,是不是有些……孟浪了?另外,若是貿然去攻那小島,會不會擅起邊釁,挑起與日本人的紛爭。」畢學超擔憂地問道。

「大人無需擔心。」姜開德笑道︰「駐島上官兵若是對陣大陸上的建奴,恐力有不逮,但要擒殺幾百個倭寇,還是有些把握的。需知,島上的軍伍均曾前往朝鮮,打過那所謂御營廳精銳兵馬,都是經歷過戰陣的。想來,攻一個區區的倭寇小島,當能輕松做到。另外,我們還可以邀齊國自救軍火槍兵壓陣,應該有把握戰而勝之。」

「至于是否擅起邊釁,引起與日本人的紛爭,我以為應該不至于,咱們是去剿滅倭寇海盜。若是畢大人實在不放心,不如先派使者前往日本長崎,責問于對方,是否縱容包庇倭寇海盜之行。如此,我們也做到了先禮後兵,不至于師出無名。」

日本德川幕府自發布鎖國令後,除了大明、荷蘭東印度公司可前往長崎進行貿易外,禁絕任何外來國家和地區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但在整個日本,卻額外開了三個對外窗口,一個是薩摩藩控制下的琉球進行的朝貢貿易,一個是佔據了蝦夷地南端的松前藩,與蝦夷阿依努人、東北地區的鄂倫春人和庫頁島土著進行的山丹貿易,最後一個就是位于對馬島上的對馬藩與朝鮮進行的倭館貿易。

原來的琉球朝貢貿易,現在完全被齊國主導的「走私」貿易所代替,薩摩藩從琉球大量進口齊國所產的各種工業制成品,然後轉手倒賣與九州各地大名,甚至將貿易渠道延伸至本州島,貿易量直逼幕府所開設的長崎對外口岸。

而松前藩所進行的山丹貿易卻面臨日漸萎縮的狀態,蓋因永初朝廷大量移民雲州(今北海道),不僅墾荒屯田,還將所轄地區的部分阿依努人進行歸化宣慰,變成大明領地內的牧民和苦力,同時也在雲州北部沿海地區建立了北關據點(今日本北海道稚內市),直接截斷了松前藩所進行的山丹貿易。

而對馬藩更加悲催,倭館貿易直接于八年前(1643年)被齊國生生掐斷。那年,齊國陸戰隊和鄉兵協同永初朝廷登來鎮官兵不僅一舉奪佔了濟州島,還縱兵肆虐朝鮮沿海,襲破東南重鎮東來(今韓國釜山市)。隨後幾年,不論是永初朝廷官兵前來「刷」戰斗經驗,還是為了補充登來物資,一波又一波軍隊,頻頻攻掠朝鮮沿海。糧食、牲口、皮毛、鐵器、布匹、東珠、人參,甚至年輕婦人,都是對方搶掠的目標。

最初,朝鮮的守御廳和御營廳官兵還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阻擊和反抗。但被隨行的齊國陸戰隊和鄉兵一陣火力輸出,造成數百乃至數千官兵傷亡後,部隊一再潰敗。最後,似乎覺得實在打不過那些例行來「打草谷」的賊軍,朝鮮官兵索性也不再直面抵抗了。「遇賊登陸,部伍皆潰」,已然成為常態。整個朝鮮沿海地區被荼毒肆虐數年,早已變得殘破不堪。

如此一來,依靠朝鮮貿易的對馬藩立時坐蠟了。對馬島本來環境就不好,「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唯乖船南北巿糴。」可以說,對馬藩的經濟收入完全仰賴與朝鮮的貿易,如今因為朝鮮沿海頻遭「賊軍」侵擾,而使得貿易斷絕,藩內財政立時陷入絕境,幾無維持之力,曾數次上告德川幕府,請求予以援助。

窮困潦倒了幾年,對馬藩宗氏財政徹底破產,不說基本的藩政、軍備無法維持,就連治下的數千藩民也無法吃上飯。絕望之際,對馬藩內的一些無法維持生計的武士和藩民索性也糾結國內的浪人,組織數十上百艘小船,去朝鮮東南海岸行劫掠之事。

齊國水師和永初朝廷水師陸續往雲州移民時,在海上也或多或少撞見過這些打劫朝鮮的日本船只,但出于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著共同的劫掠目標,因而並沒有對這些小舢板進行過任何攻擊。而那些日本小船也明顯不想招惹這些看著就頗具威脅的大船,雙方一直維持著互不相犯的局面。

如今,這些倭寇突然襲擊永初朝廷的移民運輸船,就顯得有些不正常。要知道,船上除了眾多苦哈哈的移民,並無多少財貨,就算將其全部截獲,也並不會獲得任何收益。反而,由此會引發對方水師艦船的報復。

正因為此,耽羅島知州畢學超才有些擔心,懷疑襲擊朝廷移民船隊會不會是日本幕府的官方默許行為。听說這兩年,因為對雲州的歸屬問題,日本的松前藩與雲州領地時有爭執,雖然沒有爆發武裝沖突,但眼見著雲州島上的明人越來越多,焉知日本人不會就此鋌而走險,想通過襲擊移民船隊的方式,阻止朝廷對雲州領地的繼續移民——

畢學超這邊剛剛派出使者前往長崎與日本幕府就移民船只被劫事件進行交涉,卻未料到,次日從朝鮮海岸悄悄駛來數艘龜船,載著幾名朝鮮國王李淏派來的使者。

正當所有大明官員和駐軍將領都以為是朝鮮是因沿海地區不堪其擾,準備向大明求和。卻未料到,到來的使者、朝鮮司憲府掌令宋時烈說了一句石破驚天的建議,朝鮮王國要「聯明擊奴」,行北伐之事,並再度恢復昔日雙方的宗藩關系。

「……為什麼?」畢學超目瞪口呆之余,下意識地問道。

「今國中民心思漢,莫不涕泣憤慨,欲為皇朝復仇,苟能奮發大義,鼓勵士氣,其勢必振!」宋時烈康慨激昂得說道︰「建奴,蠻夷矣!故,我朝鮮大王欲修政事,整修兵戈,集師北伐,以攘夷狄,恢復中華。」

「可是,……為什麼呀?」

畢學超與一眾大明官員和將領依舊滿頭霧水。難道你們朝鮮就為了所謂的春秋大義,為了恢復中華,就毅然決然地要反清?問題是,我們大明朝廷為了報復你們背藩叛明,協助建奴攻我關內外,幾乎是年年都派軍隊在你們朝鮮沿海地區「練兵」,並順帶「打打秋風」。

在這種情形下,你們朝鮮王國不是應該聯合建奴,攻擊我大明朝廷嗎?

你們朝鮮君臣怎麼會做出「聯明擊奴」的決定?

你們朝鮮確定不是在對我大明使什麼詭詐之計,假意聯合,然後背地里捅刀子?

其實,朝鮮在丁卯胡亂(1627年後金阿敏攻朝鮮)和「丙子胡亂」(1636年皇太極親征朝鮮)之後,雖然表面上對滿清極為恭順,輸歲幣,獻貢物,壓人質,甚至還派出數千鳥槍兵隨同清軍攻略關內。但實際上,朝鮮上下無不對滿清充滿憤恨和鄙視,對受制于滿清,屈身于蠻夷,視為奇恥大辱。

朝鮮雖然公家文書使用清朝年號,但在特定場合(如祭祀、墓碑及與明朝相關場合)卻依舊在使用「崇禎後紀元」。

仁祖李倧1649年死後,之後的朝鮮孝宗李淏繼位,其內心深處強烈的尊明意識與投降于清的恥辱感相結合,導致了朝鮮國內「北伐論」的產生。

李淏繼任朝鮮國王時,接受弘文館應教趙之建議,不在仁祖玉冊、志石中寫入清朝年號,首次傳遞出反清的信號。

隨後,李淏在對清關系上開始進行調整。仁祖末年,金自點為首的親清派洛黨專權,強制要求所有場合使用清朝年號。李淏繼位後,便將這個規定立時廢除。另一方面,他開始醞釀「北伐論」,計劃配合中原反清勢力,武力推翻清朝,恢復明朝,並一雪丁丑下城之恥(1637年,即丁丑年,正月三十朝鮮仁祖向清朝皇帝皇太極跪降的事件)。

他即位後,有空就在昌德宮後苑練習騎射功夫,操練青龍刀、鐵鑄大椎等兵器,並求將才若渴。

不過,當金自點被流放後,其心月復譯官李馨長卻密告清廷,稱李淏罷黜親清舊臣、起用斥和士人,並密謀反清,還送去了不寫清朝年號的仁祖長陵志文文本作為證據。恰好此時孝宗上奏匯報「倭情」和「明情」,請求允許朝鮮修築城池、訓練軍隊來防備日本和永初朝廷的襲擾,卻因此惹惱了清朝。

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派祁充格等六名使臣去敲打朝鮮,是為順治七年(1650年)春的六使詰責事件。史載當時「人情震懼」、「朝野洶洶」,傳言清兵壓境,李淏听說後也「大驚憂,達夜不寐」。他起用已被罷官的元斗杓為遠接使,領議政李景奭也自告奮勇,前去義州偵察情況。結果清使雷聲大雨點小,只問了築城一事,最後以李景奭和撰寫「倭情」和「明情」奏文的趙?被流放白馬山城了結。清使還順便為多爾袞提親,孝宗遂以王族錦林君李愷胤之女為自己的義女,封為義順公主,嫁給多爾袞。

孝宗以「北伐」為國是,借口防備大明永初沿海襲擾之事,全面推進擴軍計劃。順治六年(1649年),他任命李時昉為守御使,負責整頓拱衛京畿的守御廳,下設廣州(南漢山城)、楊州、竹山、原州四營,以加強京畿地區的防衛力量。今年二月,又將守御廳下屬的牙兵改編為炮手(鳥槍手)和射手。

三月,李淏任命李浣為御營大將,負責整頓和擴充中央軍御營廳。八月,孝宗移拜李浣為訓練大將,又對另一支中央軍——訓練都監進行整頓和擴充。當時訓練都監兵約5000人,李淏還計劃將訓練都監兵擴充到10000人。

去年年底,隨著多爾袞的死去,清朝對朝鮮的干涉大幅減少,使李淏得以開始大張旗鼓地準備北伐事業。李淏內心對清朝是非常敵視的,他感嘆若不是年年朝貢,朝鮮的財政狀況也不會如此糟糕。此外他更是積極醞釀北伐論,計劃在自己五十歲前與清朝決戰。

李淏單獨召見宋時烈于昌德宮熙政堂,曾和盤托出他北伐的抱負。李淏自信「熟知彼中形勢及山川道里」,因此對清朝沒有「畏懾之心」。他的北伐論是建立在「滿清崩潰論」的基礎上,即他判斷「彼虜有必亡之勢」,依據如下︰

皇太極兄弟眾多,順治帝兄弟稀少;

皇太極時人才濟濟,順治帝時都是庸劣之輩;

皇太極時崇尚武事,順治帝時日益漢化,武事漸廢;

順治帝「雖曰英雄,荒于酒色已甚,其勢不久」。

他認為北伐的可行性在于,中原豪杰義士會群起響應,滿清已開始不尚武事,遼沉防備空虛。另外,朝鮮向清所貢歲幣都在遼沉,北伐期間可資軍用。丁卯、丙子胡亂中還有數萬朝鮮俘虜,可為內應。

因此,孝宗計劃在十年內培養精銳鳥銃兵10萬人,等待清朝內亂,然後出兵直抵山海關外,強調「大概今日事,于吾身不能有為,則將不能有為矣」。

听了朝鮮使者「聯明擊奴」和相約擇時「北伐」的建議後,耽羅島上的大明官員和將領如何敢自專。隨即熱情款待朝鮮來使,並派出一艘快船,將此間消息報與登來,請朝廷派出閣臣要員前來與朝鮮協商停戰及聯合作戰之事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