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明國歌(二更)

作者︰寒梅驚雪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八月底,朝堂紛擾之事漸消,幾乎所有官員都將目光投向了一件事︰

三大國本,即國歌、國旗、國徽。

自建文元年開始,至當下長達八個月的時間,無論是京師,還是京師外府州縣,無論是繁華蘇杭,還是困頓邊疆,只要有官衙、官學,就會有三國本之論。

這是一件大明天下,所有士紳、官僚階層共同參與的盛事,甚至在京師等地,一些富農、商人也想盡辦法參與其中。

按照禮部統算,全國各地報送各類方案,均超過了三千份,然良莠不齊,經禮部、內閣、都督府、都察院、六部等初審之後,每一種方案只遴選出了五百份。

而這五百份,又經過一輪輪審查,無數場爭論,才最終各留下三十六份方案。

沒辦法再減了,再減下去,就要打人了。

以國歌來論,三十六份方案,內閣一份,六部及相關衙署、國子監合計十份,五軍都督府三份,剩余二十二份,是全國各地布政使送來的。

總不能讓人家連決賽都不進,淘汰賽就把他們趕走吧?

這多不地道。

得罪人也得交給皇上去得罪,禮部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于是,三十六方案一起呈報到朝堂之上,由皇上與百官共同決議。

第一項決議的,便是國歌。

說起國歌,朱允炆有些感嘆,對于封建王朝,不能說它沒有國歌,只能說,在明及以前,是沒有國歌的,直至晚清,才會現了國歌。

一八九六年,李鴻章出使西洋,人家要奏樂奏國歌,清朝沒有,李鴻章也沒有,于是用了一首詩詞作為「國歌」︰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這首存在于外交場合的國歌被稱之為《李中堂樂》。

但這並非是朝廷法律規定的國歌,後面清朝還寫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整天喊著「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但那也不是國歌。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法律條文,給予國歌地位的,是清朝的《鞏金甌》︰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只不過這首國歌還沒來得及廣傳于世,保護清朝,一個月之後,辛亥革命爆發,這首國歌也就成為了清朝的「葬歌」。

雖然除清朝之外,其他封建王朝都沒有國歌,但如果仔細去看,還是存在著一些「準國歌」。

比如商朝,其準國歌是《詩經‧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周朝準國歌為《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不過商周時期的準國歌傳唱度不高,知道的人不多,但秦、漢的準國歌,那就有名多了,凡是看過歷史的,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秦朝的《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漢朝的,自然是《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到了隋唐,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打架之余還不忘研究曲調,創作出了秦王破陣樂,這可以說是大唐的軍歌,後來又被改編為歌舞曲為一體的歌曲,堪稱大唐準國歌……

「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的破陣樂終沒擋住大唐的衰落。

宋文化太過多元,找不出一首可以作為「準國歌」的歌曲。

元朝時,大家都去听曲子去了,哪里有「國歌」出世的機會。

朱元璋雖然勇猛,睿智,開疆拓土,遠近外交,卻也沒有給大明找個國歌,現在輪到朱允炆了。

一定要找一首歌,作為大明國歌,世代流傳!

朱允炆知道此事馬虎不得,也不能完全以個人喜好為準,而需要集百官才智,找出最合適的,最能代表大明的國歌!

禮部侍郎黃冠出班,朗讀著江西布政使送來的國歌方案︰

大明一統,萬世永昌。

天子聖慈,皇恩浩蕩。

賢臣輔之,乾坤清朗。

……

兆民賴之,威服萬邦。

萬古千秋,吾皇吾皇!

朱允炆听完之後,皺了皺眉頭,這算是國歌?怎麼听著,像是吹噓大明的錦繡文章?國歌應該有激勵人心的作用,要有「前進」精神,如此軟綿綿的吹噓,有什麼意義?

「百官先行決議吧。」

朱允炆看著百官。

為更好決議,要求百官支持者出班,反對者站在原地。

在決議下達之後,百官出班者只有三十余官員,大部分皆沒有動彈。

解縉看了看朱允炆,見朱允炆也持反對意見,便高聲喊道︰「罷去這一方案,下一個。」

黃冠拿起了第二份國歌方案,高聲道︰「此國歌方案來自于遼東都司,以三國司馬懿《征遼東歌》為本,國歌為︰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朱允炆還沒有說話,翰林院學士方孝孺便反對道︰「此國歌斷不可行,那司馬懿乃是一介權奸,以高平陵事變奪曹魏之國,以其所作我國歌,臣以為恥!」

「臣附議方學士,此國歌所言之意,是為臣子效忠,而那司馬並不忠城。若取之,無以傳後世。」

都察院練子寧站了出來反對。

朱允炆微微點頭,示意道︰「決議吧。」

百官反對者居多,此方案罷落。

一個個國歌方案被提出,然後又被否決。

黃冠有些緊張,手心出汗,看著一旁僅僅剩下的五份方案,若全都給否決了,那豈不是說這大半年就白忙活了?

「祭酒大人,有把握嗎?」

國子監司業李志剛低聲問道。

楊士奇看了看黃冠的背影,面色凝重地說道︰「現在罷落的太多,朝臣中不免有一些人失望,無論是什麼方案,他們都會反對,這對我們的方案很是不利啊。」

「哎,這可是我們國子監千挑萬選的結果,若是罷落了,國子監山下怕都無法接受。」

李志剛有些不安。

楊士奇微微搖頭,道︰「縱是朝廷沒有選擇國子監方案,我們也參與過如此盛事,過往八月,絕非蹉跎。」

李志剛肅然。

黃冠拿起一份方案,喊道︰「此乃國子監推選國歌方案,其主張大明國歌應不忘開國艱辛,不忘漢魂壯志,不忘男兒血性。以元末《紅巾軍軍歌》為方案,推薦為大明國歌。」

朱允炆眼神一亮,這便是國子監遴選了八個月的成果?皇後的哥哥馬文然便是一監生,其力主的方案便是這一方案。

「讀來,讓朕與百官仔細听!」

朱允炆不由說道。

黃冠看了一眼朱允炆,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便穩了穩心神,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聲情並茂地朗讀道︰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

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才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朱允炆感覺自己的血液開始沸騰,目光中看到的,是那殘破江山,是那無數好男兒,為蒼生而戰,為生存而戰,為萬民而戰!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是何等的怒吼!

作為華夏之人,作為堂堂正正的漢魂之人,如何甘心為韃虜所欺,為韃虜所奴,為韃虜所役!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才罷手!

這一句,更是充滿了無盡的仇恨,是不殺絕胡虜不罷休的誓言!

朱允炆清楚,若後世人看到大明以此為國歌,定會有人跳出來指責大明,說什麼「殺盡胡兒」是狹隘的民族復仇觀,是要不得的,是破壞團結的。

可諸位,這是明朝,是幾百年前的大明!

大明與胡兒從始至終都是死敵,不喊這樣的口號,那喊什麼?再偉大的人格與民族觀,好歹也要尊重下歷史本身的事實。

朱允炆看著百官,威嚴地說道︰「此方案,可有人反對?」

百官听聞,瞬間明白過來。

皇上並非直接讓百官「決議」,而是直接問有人「反對」與否,擺明了態度,是支持以《紅巾軍軍歌》為大明國歌!

「皇上,臣以為不妥。」

兵部尚書茹出班先行表達意見。

朱允炆有些驚訝,緩緩問道︰「茹愛卿,講來。」

茹直言道︰「皇上,《紅巾軍軍歌》雖蕩氣回腸,朗朗上口,然我大明已立,韃虜被驅至關外北地,再唱此歌,恐有些不合時宜。」

朱允炆也想到了這一點,這與後世國歌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

「楊祭酒,國子監以此為推薦,可考慮茹尚書所言問題?」

朱允炆詢問道。

楊士奇出班,高聲道︰「皇上,臣以為《紅巾軍軍歌》振奮人心,不分歲月,幾十年前讀來讓人豪氣干雲,幾十年後依舊如此,這便是其強大所在。」

「不合時宜?只是因為外敵眼下羸弱,然我大明敵人並未消除,瓦剌、韃靼不容小覷,南方屢有不安,沿海更有倭患難平。以此為大明國歌,可安不忘危,以增憂患,強我民心,軍心!」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向茹,道︰「愛卿以為如何?」

茹見此,也覺有理,便點了點頭,答應道︰「既如此,那臣願尊《紅巾軍軍歌》為大明國歌。」

百官見狀,不等朱允炆發話,一個個出班,齊聲喊道︰「臣等願尊《紅巾軍軍歌》為大明國歌。」

PS:

《紅巾軍軍歌》是否真正存在于元末,驚雪也不確定。

但在劉伯溫的《燒餅歌》中,確實是可以看到一些《紅巾軍軍歌》的內容,至于該軍歌是否為後人作,暫不認真考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