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大明國債(二更)

作者︰寒梅驚雪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借錢?

群臣錯愕。

從古至今,農民借過錢,士子借過錢,商人借過錢,官員借過錢,甚至皇上也借過錢。可戶部借錢,這個,著實沒听過,沒見過啊。

夏元吉也呆住了,朱允炆說讓戶部借錢?

找,找誰借?

農民沒錢了,找鄰居親戚周轉。士子沒錢了,可以找朋友、名士要點接濟。商人沒錢了,可以質押抵債借錢,官員可以憑著名譽、俸祿借錢,皇上可以耍無賴,從戶部里拿錢。

戶部委屈啊,找誰借去?

要不皇上,你借二百萬如何?

朱允炆下旨傳召皇家中央錢莊大主事梁成同,待其入殿後,問︰「錢莊可否拿出二百萬兩,支持鳳陽-水利修築?」

梁成同言︰「皇上,此時中央錢莊一口氣也拿不出二百萬兩來,若等至秋日,二百萬兩不成問題。」

「為何?」

練子寧連忙發問。

鳳陽旱情等不到秋日,真要是大旱之年,這夏日就要遭殃,秋日哪里還需要這筆錢。

梁成同解釋道︰「皇上,諸位大臣,非是中央錢莊不願出力,而是實在沒這麼多錢。錢莊每年春日是最忙碌時,冬日商人遠航南下居多,往往會在錢莊舉債購置貨物,這就佔去錢莊四成可用之財。剩下的部分,還有各地商人春夏購物所需,周轉所需,又佔據三成,剩下三成,則是錢莊日常準備金,兩成應對大額商人,一成滿足日常所需……」

練子寧郁悶至極,追問︰「難道錢莊就一點錢都拿不出來?」

梁成同不在意練子寧,錢莊是朱允炆的,不是朝廷的,頂破天他也管不到自己頭上來,于是對朱允炆回道︰「錢莊當下最多可支取八十萬兩,再多,就要影響日常運作。」

郁新微微點頭,走出來說︰「皇上,臣以為,戶部可以拿出一百二十萬兩,合錢莊借用八十萬兩,以二百萬兩,足以保鳳陽府主要產糧區的莊稼。」

夏元吉無奈,只好點了頭。

朱允炆思考了下,肅然說︰「鳳陽府十年九旱,百姓困頓日久,朝廷既然要下定決心解決其用水問題,那就應一勞永逸,狠下心來,將鳳陽打造為一個重要產糧區,而不是一直向朝廷伸手的窮困之地,這從長遠來看,耗費大點是值得的。二百萬兩不夠,那就再追加,無論多少困難,戶部擔起來,一定要在鳳陽府全面開挖水井、水渠,修繕河道、湖塘,再不復旱澇之痛!」

夏元吉一臉為難,皇上啊,你說追加就追加,到時候戶部拿不出來錢可怎麼辦?

朱允炆繼續說︰「那就由工部與鳳陽府協調,動員鳳陽百姓,連同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瀘州府、徐州府等地方衛所軍士,合計十萬人,大修水利!早日開井通渠,力保夏糧不減產,秋涼能豐收!」

夏元吉、黃福等人只好領命。

解縉、郁新等人也有些憂愁,現在大明帝國很是危險,幾乎大半個國家都在參與土木之事,西面還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戰事,又要抽調民力與軍士到鳳陽府挖井修渠,確實壓得人壓抑。

但鳳陽府的事確如朱允炆所說,不能再如此拖延下去了,那里旱澇太過頻繁,儼然成為了朝廷的一個無底洞。若不管不顧,任由旱災持續,朝廷為救災給出的錢財,五年內怕也超出了二百萬兩,十年估計不低于四百萬。

從長遠來看,現在朝廷出二三百萬兩是劃算的。只不過一口氣拿出如此多錢財,戶部壓力也太大了,只看看夏元吉皺緊的眉頭就知道,這個大管家幾年都沒如此模樣了。

退朝之後,朱允炆便傳召了解縉、郁新、夏元吉。

水利興修還有一百萬兩的缺口,如此大的缺口,朱允炆不可能不管不顧戶部的感受,完全將壓力丟給夏元吉。

夏元吉入殿,多少有些訴苦︰「皇上,鳳陽-水利興修未必需要一蹴而就,可分三年期,一步步來或許更為穩妥。」

朱允炆擺了擺手︰「鳳陽百姓有多苦,我們北巡的時候是見過的,一年到頭,就靠著地里能有點收成,可旱災、澇災頻至,百姓人家能吃得起飽飯的都佔不到兩成。拖一年,少一地,就是十幾二十萬百姓餓肚子,逃荒乞討!既然要治理鳳陽,那就一次解決吧。」

夏元吉見朱允炆不听勸,便直說了︰「戶部存銀不宜動用過甚,以免夏秋冬再有災情。加上眼下北平、西北事,戶部支取一百二十萬兩已是極限。」

解縉也幫著勸道︰「皇上,欲速則不達,不妨緩一年。」

朱允炆搖了搖頭,提筆在紙上寫了兩個字,然後交給解縉、夏元吉、郁新︰「眼下的問題不是缺人,而是缺錢。只要解決了錢的問題,鳳陽一地的問題就好說。朕說讓戶部借錢,可不只是錢莊,還可以向百姓借錢。」

「給百姓借錢?」

解縉、郁新嘴都要抽搐了,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這是?」

夏元吉接過字條,上面寫著兩個大字︰債券。

解縉、郁新看過,也是一頭霧水。

「何為債券?」

解縉自問多才,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債券。夏元吉雖通曉財務,也是第一次听聞債券。

朱允炆清楚,中國古代王朝是沒有債券的。

封建王朝在財政上的理念是量入為出,像朱允炆這種超前消費,大規模推動基建與水利的,要麼沒有,要麼就是純徭役征派,即基本免費勞力。

朝廷給百姓借錢?

開什麼玩笑,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還用得著給百姓借錢?

國庫沒錢了,解決的辦法就三個︰

其一,印鈔票,有錢就可以買買買,典型代表如老朱。

其二,加稅,攤派。苛捐雜稅一出,稅收水漲船高,典型代表如萬歷。

其三,捐錢。典型代表如煤山那位。

除了這三條,古代朝廷還真沒什麼好的辦法開源,向民間借錢的想法出沒出現過不好說,但發行債券的形式,絕對沒出現過。

朱允炆不認為朝廷跟百姓借點錢有什麼丟人的,後世哪個國家不發債券,企業里面還有個專業名次叫負債率,負債率為零或太低,對企業發展都沒好處的,國家負債率太低,也是沒好處的,財政不是收支平衡,賬本一對,就完美無缺了,要追求更高的資金利用率,要追求更高效率的資源配置,發點債券,那是必須的手段。

雖說大明朝之前還沒有發行過債券,但沒問題,大明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魄力,人都開始問天,研究基礎工業產品了,軍隊都要朝著半火器化轉型了,弄點債券發發,不算啥大事吧。

朱允炆解釋道︰「所謂債券,與錢莊借款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朝廷是借款人,百姓是債主。朝廷制造一種特殊的債券,類似于寶鈔,可以命名為大明國家債券,這類國券專門放在錢莊中,百姓、商人等可以通過錢莊,花錢購置這類國券。」

「為了吸引人買國券,可以設置比存入錢莊更高的利息,如買入一百兩國券,一年,兩年,三年或五年後,可以拿著國券到錢莊兌換出錢鈔,取得本錢的同時,得到更高的利息。」

「這類債券,是以朝廷信譽,戶部信譽與皇家信譽作保證,需要確保可以在國券到期之後,如數兌換給持債券人相應的本錢與利息……」

朱允炆將債券的運作原理解釋了一番,解縉、郁新與夏元吉總算是明白過來。

解縉等人認為所謂國家債券,不是朝廷給百姓借錢,而是一堆存款票據。

沒錯,就是這樣!

不是朝廷給百姓借錢,是百姓給朝廷存錢。

明白了!

朝廷是不可能給百姓借錢的,但百姓給朝廷存錢,朝廷發善心給點利息,讓百姓們吃點好處,還是可行的。

朱允炆不知道這幾位什麼腦回路,非要把朝廷借錢,說成百姓存錢,好像百姓佔了朝廷的便宜一樣。

得,他們固執那就固執吧,估計也是覺得這法子能撈錢,可顧及老臉,實在是張不開嘴,只好換一種法子說服自己。

國家債券的理念很好理解,執行起來也很好執行。寶鈔提舉司辦這件事很在行,發行一百萬兩,最大額為十萬兩債券,最小額是一兩債券。

至于發行與銷售,朱允炆不愁,戶部也不愁,這件事交給國子監監生辦理就可以,商學院的監生需要一次推銷的機會,需要做一次生動的實踐課業,那就是推銷國券,推銷不掉,賣不出去,那說明水平有限,還得進修啊……

通濟門,松茗茶樓,二樓。

朱允炆、夏元吉、楊士奇臨欄而坐,低頭看去,便是熱鬧繁華的街道,而對面,便是皇家中央錢莊分店。

五個身著儒雅白衣的青年人走到錢莊門口,相互客套了幾句,便依次進入錢莊。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有些懷疑地問︰「你推薦的這幾個人,能不能成?」

楊士奇淡然一笑︰「皇上,這五人在國子監也算是奇才,明明中了進士,還跑到國子監進修的,還真少有。這五人志趣雖不一致,卻也各有所長,那周忱更是商學院與數學院的拔尖人才,對財政頗有見地,才思敏捷,他在,準能推銷出去。」

夏元吉連連點頭︰「臣看過周忱的《江南賦稅疏》,銳意革新,主張因災而沒有上繳的農稅,應予以取消,不應累積,徒增百姓壓力。」

朱允炆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江南是賦稅重地,事關朝廷與國本,遭了災,朝廷減少了一部分稅負,免了一部分稅負,但剩下的該繳的,還是應該繳的,朝廷雖然沒說第二年就繳,但三五年能補上來,還是應該補上來,畢竟江南富裕,糧食產量也高,恢復能力強,不像是貧瘠之地,損一年糧食,十年都未必能多補一份稅賦。

朱允炆端起茶碗,輕聲道︰「那就看看他們的本事吧。」

82中文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