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

官場上欲掀起大的動作,很少有像高務實上《取用疏》那般,以大臣身份直接上疏言事而起。

心學派兩位閣老的計議雖定,但行動必按照慣例,先找科道言官上疏,看看皇帝的反應,再視情況發動更高一些的官員上疏議論,而後逐級提高層次,最後再由閣老們一錘定音,所以這其中得有個過程。

但北察南察都不會因此暫停,所以兩地考察的各項事務還是在順利推進。

北察雖以楊巍掛帥,但由顧憲成為實際主管。楊巍受了高務實的暗示,刻意低調,于是京察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考語、咨訪中的咨訪工作,就完全是顧憲成一手操辦了。

考語就是各部衙堂上官對下屬官員的考評,這是京察中佔比很大的一個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一般在咨訪之後進行,所以暫時無涉,容後再說。(這其中要經過至少一兩個月。)

所謂咨訪,是指考察之前吏部將寫有應查官員姓名的訪冊發送給其他在京的言官,由具有風聞之責的言官對自己所了解的應考人員給出評價,或指明其不法事跡的一種行為。

其目的有二︰一是在京察的準備階段博采眾聞,「據以考察」,以期盡量保證京察的公正客觀;二是在京察的拾遺階段,科道官可根據其他官員所寫的考語,對黜斥未盡之人進行論劾,避免不職官員繼續留任。

如原歷史上萬歷二十一年京察時,「虞淳熙等三人,吏、兵二部司屬,而訪單有議,科道據以糾拾」,即是據訪單以糾拾之例。

咨訪的具體方式,一貫是通過訪單的形式來進行,《明史》稱︰「訪單者,吏部當察時,咨公論以定賢否,廷臣因得書所聞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實,然間有因以中所惡者」。

通俗的說,訪單即是一張開列了應考官員姓名的調查表,由指定的官員(多為言官)查看並填注自己所熟識或風聞的官員行實,並且反饋給吏部,以佐考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訪單逐漸完備,演變為訪冊。故在明人的記、文、奏疏之中,常將訪單、訪冊混用。

根據原歷史上萬歷二十一年雖作為考功郎中但實負京察之責的趙南星在論及訪冊問題時所說(原文挺長,就不引用了),大概有這麼些重點︰

其一,訪單並非明廷法定的京察產物,而是吏部為了考察方便,以及彰顯京察的公正而行的權宜之計;其二、訪單出現的確切時間己難查知,但可以確定在隆慶以前便已經出現;其三,訪單發放伊始,接單人並不廣泛,接到訪單的僅止掌科、掌河南道二臣而已,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接單人群逐漸擴大;其四,訪單的內容僅是對應考官員姓名的羅列;其五,訪單實為訪冊之雛形。

至此時萬歷時期,訪冊己經成為考察中的「舊規」,故萬歷時期的屢次考察皆使用訪冊。

訪冊的制作需經過構思、刻板、裝訂三個步驟,皆由吏部委官完成,具體情況本書不做詳述。

訪冊成型之後,便由吏部派人交送至掌吏科及掌河南道二臣。「訪冊系(考功)司官自送」,吏科都給事中和掌河南道御史在接到吏部送達的訪冊後,便分頭發放訪冊,耗時約一兩個月左右。從其進行時間來說,與言官的陳言及論劾並行不悖。

訪冊中開列的官員眾多,《吏部職掌》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開列,援引如下︰

本(吏)部咨戶部,除倉場大使等官外,將所屬各官造冊。

咨禮、刑、工三部,將所屬各官造冊。

咨兵部,除五府所屬衛所並收糧經歷等官外,將所屬各官,會上值親軍、錦衣等衛所經歷,五城兵馬指揮,武學教官等官造冊。

咨都察院將各道、經歷、司等宮造冊。

咨總督倉場衙門將管倉、收糧經歷並庫場大使、副使等官造冊。

劄付太常、太僕、光祿、鴻妒四寺,上林苑監,將五品以下堂官並所屬各官造冊。

劄付順天府將本府五品以下堂官及所屬大小衙門等官造冊,仍令該府轉行。

通政司、尚寶司、六科、中書科等衙門造冊。

訪冊的發放對象主要是言官,而吏部司官有時也會接受訪單,承擔咨訪之責。此外部分高級官員,如閣臣和台長(都察院堂上官)也會收到訪冊。但不同的官員收到的訪冊內容及接收時間皆有不同。

據趙南星言︰「訪冊不列司官之名;至十月中送閣臣、都察院堂上官。大訪冊系堂官所送,始列四司之名。非特科道訪冊不列司官之明,即臣等堂上官之于司官,亦不令其互訪,惟臨時親定其去留耳。」

可見訪冊還有區別,有所謂的科道訪冊,還有所謂的大訪冊。科道訪冊之內不開載吏部屬員之名,而送至閣臣、台長的大訪冊中則有吏部屬官之名;且科道官較早接到訪單,而閣臣、院臣接單時間則稍晚。

此外,負責訪冊發送的官員品級,根據接收訪單對象的不同,也會存在差異。負責給閣臣、台長送冊的官員,由吏部的堂官親自擔任;而給言官送冊的官員,則僅需考功司的官員及掌吏科臣、掌河南道臣即可。

訪單發放後的主要工作皆由河南道接手。故原歷史上曾掌河南道御史的湯兆京曾說︰「一切咨訪、收單、會單俱臣職掌」。

訪單發送到言官手中後,咨訪隨即開始。通常方式是「采輿論于通國」,即風聞各處言論並加以斟酌。

咨訪結束後,言官便結合咨訪的內容來填寫訪單,謂之開單。「倘單開有據,咨訪相同,雖部院不敢枉縱人」。

但有關訪單的填寫,在朝臣間一直存在著矛盾。一方面,由于六年之內應考人數眾多,「本部無憑查考,難以周知」,且「當事者每以見聞難周,其勢不得不資于廉訪」,因此掌察官員很大程度上需要參看訪單的意見來決定人員的黜涉,故希望接收訪單的官員盡量詳細的填寫訪單,以便考察順利進行。

而另一方面,因訪單需要實名制填寫,雖然「訪單秘密,難以家喻戶曉」,但能夠看到上繳之後訪單的官員仍為數不少,如吏部、都察院堂上官,考功司、吏科、河南道官員等。

眾人口耳相傳,不免落入被評之人耳中,因故不少言官因擔心訪單填寫的內容被人知曉、誤犯權貴致使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影響,而畏于任事。故有以種種借口來逃避填寫訪單的情況出現。

本次主察顧憲成是個不怕得罪人的,因此提出了他的建議︰「在差者不得以道遠勘問為口實,略撥糠秈;待命者已經有外計與聞之往例,難容推避。」

然其雖有陳言,但因情牽面熟等因素的影響,尤其今年丁亥京察影響甚大,實際上已經牽扯到實學、心學的一場大戰,訪單的實際效果恐怕仍不理想。按照過往的情況來看,今年「交白卷」的訪單和匿名訪單估計會為數眾多——這其中多半應該都是中立派官員所為。

訪單發放後,咨訪工作通常于兩月內完成,並于某月某日「約期收單」。因為負責訪單發放的衙門有二,一為吏科、一為河南道,故負責收單的衙門亦有二︰其一為河南道,其二為吏部。

之所以收單並不經由吏科,應是因吏科處于近密之地,若眾多官員赴吏科交單甚傷大雅,故改赴吏部繳單。訪單收單之後,查取考語的工作隨即展開,會單的工作則要遲至堂審前幾日方才進行。

如此復雜的程序,如此遷延日久的過程,期間不可能不做其他工作了。各部院衙門的事情還得照做,朝廷的運轉也不能稍停。(所以我這里要插敘一下了……)

中秋前兩日,京師收到遼東巡撫李松急報︰

圖們大軍自月前出兵,圍葉赫東西二城。因二城堅固,久不能破,遂分兵四掠。蘇完、烏拉、輝發三部均遭劫掠,損失甚大。

建州左衛努爾哈赤部借口其妻哲哲仍在葉赫,危在旦夕之間,因此出兵北上迎接。因從建州左衛至葉赫需要經過哈達部轄地,哈達貝勒孟格布祿得明人告誡,認為努爾哈赤此舉意在假道伐虢,「明上葉赫、暗圖哈達」,故不肯開放邊境供努爾哈赤過境。

此舉當然「惹惱」了努爾哈赤——他此前大勝並擊滅尼堪外蘭,心氣極高,卻被高務實一封信從撫順關外逼退,正是憋著火呢,哪里容得下哈達的「傲慢」——當即決定攻打哈達。

此時哈達兵力三分,孟格布祿、岱善、康古陸各領一部(見高務實撫遼期間各章)。其中孟格布祿因為在高務實誘殺清佳砮、楊吉砮事件中立下功勞,得到高務實的扶持,如今兵力最多,實力較強。

但哈達在萬汗晚期已經呈現衰落,之後的扈爾干又亂搞一氣,損失不小,如今哈達部總兵力雖然不弱于努爾哈赤的建州左衛,但實際戰斗力其實已經有所不如。如此再加上他們還一家三分,岱善、康古陸二人在高務實離任之後便開始對孟格布祿陽奉陰違,所以哈達顯然打不過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兵後,孟格布祿調岱善、康古陸前往抵御,宣稱自己「隨後即至」,但岱善和康古陸都不上當,紛紛表示自己也需要時間準備。

孟格布祿麾下本有高務實通過京華給他安排的軍事參謀一人,該參謀建議︰「既二人不願獨往,貝勒可攜其同去」,意思是他們兩個既然不肯單獨去抵擋努爾哈赤,那貝勒你就讓他們來你軍中,匯聚三方大軍一同前往。

但此時努爾哈赤來得極快,已經抵達清河附近,一旦過了清河,其大軍前往哈達城便幾乎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因此孟格布祿不听京華軍事參謀之勸,表示他作為「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絕不能容忍努爾哈赤「惡奴欺主」,因此親率主力四千前往抵御,這四千主力之中就有上次立功的那一千名萬汗親衛騎兵。

「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的職務和封號是萬汗早年打拼得來的,在其晚期就已經虛有其表了,後來高務實為了穩住遼東局面,才又把這些冊封讓孟格布祿繼承。孟格布祿得襲之後甚至忘了這些都是虛名,他真正的實權職務其實也不過只是塔山左衛都指揮使(高配時為塔山左衛左都督)——其實和努爾哈赤一個檔次。

孟格布祿四千大軍南下抵御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三千大軍北上清河,雙方自然免不了發生一場大戰。

大戰的過程比較簡單。京華軍事參謀建議孟格布祿︰此戰上策是創造機會半渡而擊;中策是仗著兵力略佔優勢據河死守;下策是放過來打。

孟格布祿覺得上策「過于奸詐」,中策則「不足言勇」,所以他選了下策。

妙極了。

努爾哈赤跑到清河一看,對面孟格布祿把大營扎在清河以北十里之外,頓時懵逼,對左右人道︰「孟格布祿使詐,我軍前方清河北岸附近恐有伏兵。」他麾下諸位大將以及親弟弟舒爾哈齊都表示一定如此,于是努爾哈赤派水性好的斥候在夜里模過河去查探。

結果對岸一個伏兵都沒有,除了十里外的大營,孟格布祿連探馬都派得稀稀拉拉。

努爾哈赤聞報大喜,甚至不肯等過夜,當天夜里就開始搭建浮橋並派出先頭部隊過河。次日一早,孟格布祿宿醉剛醒,听說努爾哈赤大軍已經沿河列陣,不驚反喜,下令備戰。

京華軍事參謀高逸民立刻借口需要向上峰匯報戰況,先行離去。孟格布祿也不反對,親自帶人去努爾哈赤陣前約戰。

努爾哈赤欣然應戰,派額亦都為前軍,自帥中軍掠陣。孟格布祿也派麾下將領為前軍上前對戰,結果被額亦都不滿十招斬與馬下,部屬崩潰。

孟格布祿吃驚之下干脆全軍壓上,但他本人沖得太快,額亦都見狀不退反進,上前一刀就把宿醉剛醒力量不濟的孟格布祿震得長刀都飛了。幸虧孟格布祿本身騎術甚佳,干脆借勢翻下來馬來,躲過一劫。

但主帥一招落馬,這仗就沒法好好打了,努爾哈赤主力未出,僅額亦都前軍就把孟格布祿主力打得大敗虧輸。幸好他手底下那一千騎兵主力是萬汗多年積攢的真正精銳,硬是把孟格布祿從陣前救了出來,帶著他一路北逃,溜回了哈達城。

李松傳回京師的消息就是孟格布祿敗回哈達,而努爾哈赤尾隨進擊。按照時間來算,這時候努爾哈赤應該已經兵圍哈達城了——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