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印度!印度!

作者︰獨孤賞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此時,新京的決議早就到了彭玉麟的手中。

彭玉麟坐鎮在雲南昆明。他之前一段時間一直在川西忙著組建一個西南高原師。

他先是抽調了一部分軍官在川西高原做適應性訓練。

將那些能夠挺下來的人補充到高原師之中。然後以這些人為主。在當地農奴貧民中招募士兵組建這支高原師。

按照復興軍的征兵規定,士兵的家人自然解除農奴身份,成為受復興軍保護的軍屬。

他們可以分到土地和牧場。這樣條件驅使下,這個師很快就征募齊了。

雖然者侵犯了一些土司的利益,但是在這些西川的土司沒有人敢造次,這里有湘軍改編的第十九師駐守。

對于軍人利益的保護,復興軍的官民態度是一致的,他們都是這種制度的受益者,所以都會捍衛這一制度。

如果有土司膽敢傷害軍屬,這些湘軍出生的華夏士兵出售一點都不會手軟。

十九師進駐川西高原之後,已經連續打掉了很多土司。不然復興軍哪里來的土地以及草場分給些民兵及家屬呢?

同時組建的還有兩個守備團,這一萬多人將會進入西南高原地區駐守。

兩個守備團將分別放在拉達克地區以及哲孟雄(今錫金)與布嚕克巴之間。

前者連接了克什米爾谷地是西南通向印度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後者則控制這些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東北部恆河平原之間的通道。這里的海拔較低,北邊就是高原的重鎮喇撒與日喀則地區,南面就是恆河平原。

高原師則將主要駐守在日喀則和喇薩。這個高原師的配置也是不同的,它一共有兩個騎兵團,而且全師都實現了騾馬化。

高原的之上的牧民也放養戰馬,部隊的戰馬來源並不用擔心。

在高原之上,很長時間內馬匹都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董書恆暫時還沒有動高原的上的政治生態,那里的百姓還是在寺廟和部族頭人的控制之下。

等內地地區全部步如正軌之後,董書恆會首先改革高原上的農奴制度。

高原上的百姓同樣是華夏人,華夏人永不為奴。

軍隊的進駐是第一步。第二部就是要與寺廟勢力達成同盟。高原上的宗教,董書恆是不會動的。

就跟與漠北的黃教合作一般,與高原上的紅教,董書恆也準備采取合作的方式。

以後要想從高原南下,去英屬印度的大後方搗亂,宗教將是華夏在西南地區的重要助力。

要知道從哲孟雄往南全部都是平原地區,而且南邊五百公里之外就是英國在印度的最大城市加爾各答。這里是英國在印度的首都,是印度地區最重要的政治以及工商業中心。

要說這個加爾各答此時在亞洲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了。

隨著英國勢力在印度次大陸的擴展,整個印度北方逐漸成為加爾各答的月復地。

1835年的廢除印度國內關稅形成一個開放的市場。

1854年鐵路開始興建,進一步加速了工商業的發展,加爾各答到白沙瓦的公路也是這個時候修建的。

英國人顯然想要通過一條橫貫北方的公路來加強對印度北部的殖民統治。

英國人的商業,保險業和銀行業發展起來了。加爾各答的印度人區也成了繁忙的商業中心。

從1850年代起,加爾各答經歷了工業的迅速增長,特別是紡織和黃麻工業。

英國政府也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和電報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英國和印度文化的融合還在城市中產生了新的巴布階層——印度和亞洲最早的中產階級,其成員通常是專業人士。這些人閱讀報紙,親英,並且屬于上等種姓的印度教團體。

正是在這個時期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走向了成熟,這里逐漸成為了英國女王王冠上那枚最璀璨的寶石。

那是不是也可以說這里是大英帝國的軟肋之一。

董書恆為這個大英帝國的軟肋準備了兩顆棋子。

一顆就是放在高原上的大軍,另外一顆就是石達開了,不過這個石敢當現在還在老撾扭扭捏捏的不肯繼續前進。

聯合了宗教之後,董叔恆就要去動那些土司頭人了。這些人完全就是蛀蟲。

對于復興軍的統治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還會限制當地生產力的發展。

不過不是現在,現在復興軍可騰不出手來鎮壓這些人土司的大規模叛亂。

滿清時期,在西南高原地區駐守的清軍數量要比董書恆安排的要少的多。

滿清對于西南高原的統治還是以羈糜政策為主。

對于為什麼要在西南地區駐守這麼多的軍隊,軍部的高層曾經還產生過爭論。

不過當董書恆將指揮棒指向了高原的南邊之時,整個會議室都沉默了。

大家這才知道了董書恆的用意,正在崛起的華夏同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之間早晚要又一戰。

也許不需要正式開戰,董書恆可以預見到雙方之間爭斗很快就會開始。

那就要看著這個大英帝國是要赤膊上陣,還是派小弟來試探自己了。

不管怎麼樣,華夏都要做好的準備。西南高原地區,就是華夏距離大英帝國的最近的地方。

要知道現在英國女王還兼任著印度的皇帝。也就是說華夏在西南地區是與大英帝國接壤的。

當然,英國人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管理印度這麼大的地方。

在整個印度地區現在有幾百個土邦,可謂是國王遍地走,王子多如狗。這些土邦的國王幫助英國人統治著旗下的子民,成為了大英帝國統治印度的工具。

同時與印度地區接壤的幾個華夏的附屬國,比如廓爾喀、哲孟雄、布嚕克巴以及緬甸王國都開始受到英國殖民者的侵擾。

英國人一般都是先指派一些土王前去攻打這些王國,如果土王搞不定,就自己人親自上陣。

如果以後董書恆要與英國人在南亞次大陸相爭就必須要牢牢掌控這幾個附屬國。

從地圖上的很容易就能夠看出來,這幾個附屬國與西南高原都有通道相連,並且從這幾個附屬國進入印度都是居高臨下,從高到低,可謂是佔盡了地利上的優勢。

也就是說,佔牢了這里,華夏的軍隊可以隨時進入印度地區。

可是印度地區的軍隊進攻這里卻要面對險要的地形以及惡劣的氣候。

只要復興軍將當地經營好了,那麼到時候英國從印度糾集多少軍隊來攻都不可怕。

只要華夏能夠在險要的交通要道上修建堅固的堡壘就好就可以了。

當然這里的地形也限制了華夏在這里投送的兵力。因為華夏的物資同樣很難做送到這里。

……

此時的正在江寧視察的董書恆也收到理藩院發來的電報稿。

原來是西南的使團傳回了消息。

使團的消息說,西南的藩屬國都願意向華夏繼續稱藩,他們請求宗主國派兵前去支援他們,他們願意內附華夏。

布嚕克巴和哲孟雄遭受英國人的入侵最為嚴重,已經到了快要支撐不住的地步。

當然對于這些高原上的上的小國,英國人沒有自己下場,而是派遣印度北部的土邦前去攻打。

兩個附屬國雖小,但是地勢險要,堪堪擋住了幾次進攻。然後就向北邊的高原當局求救。

那時候還是滿清駐藏大臣管理這些地方。

此時駐藏大臣的手中兵馬不多,可是還是分別派遣了兩千人前去支援。

這才守住了這兩個國家。

使團的衛隊現在都留在這兩個國家,他們用駐藏大臣的命令控制了這兩千人的軍隊,同時也幫助當地訓練軍隊。

使團請求中央能夠支援一批武器過去。

駐藏大臣派去的援兵現在都劃給了使團衛隊管理,這些人的裝備實在太差,就連內地的清軍綠營都不如。

不過這些人無論戰力如何,至少都適應了高原環境,能夠在高原上生活。

報告中提到,廓爾喀也請求宗主國派兵駐扎該國。

這些高原南邊的附屬國因為跟印度地區交往密切,所以非常清楚南邊的印度土邦是怎麼樣一步步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的。

不要以為英國人都是紳士,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也是充滿血腥的。1757~1849年英國政府通過東印度公司進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戰爭。

一步步地蠶食印度各個邦國。

其中充滿了陰謀、殺戮與血腥。

董書恆出現的有些晚了,現在英國人已經基本上征服了印度地區。好消息是,華夏的幾個附屬國都還在華夏的手中。

緬甸同樣相華夏求援,因為他們面臨英國人的威脅還要更大一些。

董書恆當即下令給彭玉麟,讓他安排高原師派遣一個步兵團進駐廓爾喀,並且在廓爾喀招募當地士兵組成僕從軍。

派遣軍隊進駐哲孟雄和布嚕克巴,在當地和印度地區的邊界設立哨卡,在交通要道建立要塞。

命令總後勤部調運一批後勤物資到高原地區。

前面幾條都還好做,只是調運物資確實是一件的難事。

所以董書恆命令四川行省著手修建一條通往西南高原的公路。董書恆知道這條公路是很難修的,所以他沒有給四川總長駱秉章設定時間。

因為這是一條戰備公路,董書恆還命令作訓部組織兩個民兵師前去負責主導這項工程。

這兩個師的士兵也主要從高原地區征募。同樣的,這些人主要的出自當地的農奴家庭。同之前的征兵是一個政策,他們的家人能夠受到優待。

董書恆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不斷地從那些土司手中抽血,等後面要廢除農奴制度,這些先解放的人就是很好的示範。

農奴們見到人家跟著復興軍後的樣子,興許不需要復興軍動手,自己就會起來反抗土司,到時候復興軍只要拉個偏架,問題就解決了。

這兩萬多人的高原民兵師,將是華夏是第一支高原築路部隊,他們中有很多人長眠在了這條公路上,這兩個築路師的傷亡甚至超過了華夏的作戰部隊。

但是一直到道路修通,兩個師都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

使團報告布嚕克巴和哲孟雄的國王干脆趁著朝賀,自己帶著家人趕往新京了。

國家的大政交給了華夏派來的使者做主。這朝賀之路一來一回時間可不短。

到時候說不定他們就要在新京安家了。新京也許很快就要有一條國王街了。

這兩個小國本就是依靠宗教來管理,連大臣都沒有幾個。寺廟就是統治的中心。

現在他們將國家都交給上使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反正他們本身也沒有什麼權力。

實際上這兩個小國都很小,只是他們都處在喜馬拉雅山脈重要的南北通道上,所以無論是華夏還是南邊的英國人都看到了這里。

使團接手兩個小國後,一邊迅速向南邊派出探子查看情況。

一邊整編軍隊,積極做好防御工作。

西邊的廓爾喀是西南幾個附屬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同時廓爾喀士兵的戰力也是最強的。

他們用手中的廓爾喀彎刀,打敗了印度土邦的多次入侵。

甚至有時候他們還會向南進攻那些土邦進行報復。

廓爾喀人驍勇善戰,要不是武器落後于南面的印度土邦。根本就不用擔心那些印度土幫的進攻。

華夏使團的到來受到了廓爾喀人的熱烈歡迎。歷史上廓爾喀號稱是華夏最後一個藩屬國。

他們對于宗主國是忠誠的。

之前滿清發生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廓爾喀還上表滿清,詢問是否要派兵前去助剿。不過被清廷拒絕了。

見識了使團衛隊的裝備,廓爾喀當即決定要向華夏購買一批武器。

同時,他們希望宗主國華夏派兵駐守廓爾喀,幫助廓爾喀訓練軍隊。

廓爾喀甚至願意為駐軍提供軍餉和後勤保障。

在這麼遠的地方駐軍。後勤確實是一個問題。所以西南的駐軍必須要就近解決補給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向到藩屬國伸手是一個辦法。不過西南的藩屬國都是比較窮的。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當地建立農場。

使團回報說,這幾個藩屬國海拔都比西南高原要低。

因為他們大都處在喜馬拉雅山脈南路的坡地上,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南部恆河平原地帶過度的坡地。

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濕氣流到了這里正好被大山擋住,所以這里降水量充沛,氣候溫暖。

這里非常適合種植農作物。可是當地人的耕作技術卻落後。

所以使團建議華夏可以調移民過去,在當地建立農場。

董叔恆並不準備全部從內地招募移民。光是穿過高原,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倒下。

董叔恆還是決定繼續從農奴中招募農場的職工。這些缺的只是技術,華夏這邊只要派遣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就好了。

董書恆下令給作訓部,讓他們繼續在高原征募民兵,到西南的三國組件農場。為當地的駐軍提供後勤補給,同時也能提供後備兵力。

對于緬甸,董書恆讓彭玉麟出面與緬甸國王交涉,華夏派兵去緬甸的首都駐防,但是華夏必須按照緬甸當初對滿清稱藩時的約定,接管緬北的四大土司區。

這些地方要是不收回來,以後將是西南的動亂之源。

其實這這些地方,緬甸王國自己也管不著,這些土司幾乎都是處在自治的狀態中。

當然了,如果以後英國人打到了這里他們很可能會倒向英國。

所以董書恆干脆收回到自己手中。

同時將這些地方收回來,也是為了配合石達開西進。彭玉麟將為太平軍提供一條安全的西進通道。

到時候這些土司區將會和太平聖國接壤,方便華夏為石達開輸血。

讓太平聖國跟英國人在印度西北打一場代理人戰爭,這就是董書恆的打算。

這樣就能夠避免華夏與大英帝國全面開展的風險,要知道,那樣的話,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ps︰那時候的加爾各答已經成為大英帝國僅此于倫敦的第二大城市。所以這里對于印英當局是最重要的。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