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欣欣向榮

作者︰北城二千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印度廝當的米,我吃了四年,還是吃不習慣。」

「等等吧,明年我們自己的稻米就能自給自足了。」

「要不是要給藩國們送稻米,我們早就能自給自足了。」

「噓……」

當臘月的腳步如約而至,位處利未亞以南的南昆侖監察使司土地上也傳來了士卒們的牢騷聲。

從天啟十一年六月登陸算起,眼下已經過去了四年半的時間。

四年半的時間,南昆侖監察使司的情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吳阿衡主要作為統籌的人物居住在南昆侖府北方的昌寧縣,負責防御當地土人的襲擊。

至于閻應元和顏胤紹兩人,他們則是負責接管勞改工來治理南昆侖府和東昆侖府。

四年半的時間足夠發生許多事情,南昆侖監察使司更是如此。

眼下的南昆侖監察使司有兩府十三縣,但這只是行政上的區域劃分,實際在其廣袤的疆域上,大明只有約四十五萬四千余國民。

這些國民中,有九萬是來自大明本土,二十八萬都是來自瀛洲,剩下的八萬多人則是來自印度廝當。

萬里海疆凶險異常,這二十八萬瀛洲男丁的背後,實際上是上百萬葬身海上的瀛洲男丁換來的。

來到了南昆侖監察使司後,吳阿衡按照遷移的規則,給他們每人發了十畝耕地,但耕地不是憑空就能出現的,這些耕地都需要勞改工為他們開墾才行。

四年半的時間,南昆侖監察使司的勞改工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二萬余人,二十八萬瀛洲男丁獲得了一柄鐵刀,榮升為兵馬司兵丁,負責看管勞改工。

吳阿衡將地方化為一塊塊的區域給兵馬司,比如這塊地方能開墾兩萬畝耕地,那就分給兩千瀛洲男丁,讓他們看管一萬勞改工為他們開墾田地。

如果勞改工將土地開墾完,當地兵馬司就需要釋放他們前往下一塊開墾地。

所有的勞改工只要勞改十年就能被釋放回家,畢竟吳阿衡是用了金銀把他們買回來的,需要他們償還成本。

在這樣的方法下,南昆侖監察使司的耕地數量 增,從天啟十一年的一無所有,達到天啟十五年臘月的三百七十七萬六千余畝耕地。

這些耕地大部分是屬于大明本土移民的,因為本土移民的授田規則是每人三十畝,因此九萬多移民的耕地接近了三百萬畝,剩下的不到八十萬畝則是屬于瀛洲移民。

二十八萬瀛洲移民只有不到三萬移民完完整整拿到了自己的十畝田地,剩下的基本只有一兩畝,三四畝。

他們拿下田地後,往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種地,而是馬不停蹄的趕往就近的城池。

四十五萬百姓里,來自印度廝當的八萬百姓全是被父母販賣的女孩,南昆侖監察使司往往會和小西洋監察使司一起將她們買下來,帶到南昆侖生活。

這其中倒也不存在什麼強迫,她們也有自己的工作,那就是打掃衙門的衛生,或者街道上的衛生,每天的工錢是五文和兩頓飯。

如果她們尋到人家,當地衙門會很樂意把她們放出去,同時作為她們的「婆家」,監督其丈夫的行為。

一旦有單方面多次毆打等現象,官府將會收回男方田地,將一半授予女方。

這種女孩,往往被衙門里稱為衙府女。

衙府女的首選對象,一般都是衙門里的官員,其次是士卒,然後是大明本土移民,最後才是瀛洲男丁。

只是大部分大明男丁是欣賞不了衙府女的,因此她們的結果也基本是找一個比自己矮一個頭的瀛洲男丁。

瀛洲男丁想要取衙府女需要衙門的認可,而這個認可就是他有沒有能力養活兩個人。

按照官府的最低要求,男方最少要有十畝土地才能迎娶衙府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瀛洲男丁得了十畝耕地後,迫不及待取就近衙門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為了結婚生子。

例如眼下,負責守在昆侖縣縣衙門口的一隊明軍就看著好幾個說說笑笑的瀛洲男丁走進了衙門。

他們前腳進去,過了半個時辰,便帶著幾個衙府女離開了衙門。

對此,明軍的士卒等他們走遠了之後也不免唏噓道︰「這群瀛洲男也是夠憋屈的,瀛洲女不願意嫁他們,還得跑到萬里之外娶媳婦。」

「那模樣這麼丑陋,你要是女的,願意嫁給他們?」旁邊的隊正調侃了這人一嘴。

「那還是算了……」听到如果自己是女的要嫁給瀛洲男,前一秒還唏噓的士卒立馬嬉皮笑臉了起來。

「還有半年的時間,咱們也就能回大明了,到時候你們回去就能相個媳婦了。」

隊正打趣著眾人,但此時一輛馬車停在了昆侖縣衙門門口。

士卒們見狀立馬站的筆直,而下一秒從馬車上下來的,則是已經年近三旬的閻應元。

閻應元下了馬車後,對士卒們點了點頭示意打招呼,隨後便走進了衙門里。

見他走遠,士卒們才緩緩松了一口氣,緊接著又開始調侃起了其它事物。

與他們不同,閻應元在進入衙門後,則是徑直返回了自己的書房處理政務。

四年半的時間,在面對近一百八十萬的治理人口面前,閻應元和顏胤紹的公務顯得有些繁忙。

城池、集鎮的修建,田地的開墾,還有衙府女的婚配,移民的數量……

這些繁雜的事情已經成為了閻應元的日常,而當他拿起一份文牘打開的時候,他不由皺眉對一旁的主薄詢問道︰「又沉了六艘瀛洲移民的船只?」

「回稟知府,確實沉了六艘,是在從舊港前往印度廝當的路上沉的,除了有五百多船員和三百多移民被沿途商船救上來外,其它四千多瀛洲移民都不幸遇難。」

「……」听著主薄的話,閻應元揉了揉自己的眉頭︰

「這段海路都葬身了多少移民了,朝廷為什麼不選另一條海路,雖然慢些,但最少安全。」

「這……這是齊王殿下定下的航道,遷移司和監察使司可不敢更改。」

主薄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閻應元也知道這種事情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因此他繼續處理起了其它文牘。

在諸多文牘里,實際上最多的是勞改工的暴動,和藩國的求援。

對于暴動,往往都是鎮壓,對于求援,往往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支援。

例如閻應元手中的這份文牘就是唐國送來的求援,不過他們的求援是準備購買三千石糧食,並且都要南昆侖的稻米,不要印度廝當的稻米。

「今歲府庫歲入多少稻米?」閻應元轉頭對旁邊的主薄詢問,對方也作揖回答道︰

「總產二百六十七萬石,百姓留了二百萬石,賣給了我們六十七萬石,除此之外還有印度廝當運來的三百萬石香米。」

聞言,閻應元不假思索的回應︰

「香米給勞改工吃就可以了,稻米留下我們自己吃的,然後按照諸位藩王的需要,販賣稻米給他們。」

「是!」主薄應下,準備按照閻應元所說的去做。

南昆侖監察使司的稻種都是取自大明南直隸的稻種,南直隸的水稻顆粒飽滿,口感極佳,只不過生長周期長。

在南昆侖監察使司許多地方能一年兩熟乃至三熟的地方,這種稻米卻保持著一年一熟的特性。

追求口感,這是明朝百姓和宋朝百姓不同的地方。

宋代由于耕地面積不足,人口太多,因此只能將口感不行,畝產較高的佔城稻推廣。

到了南宋,幾千萬人口擠在秦嶺淮河以南時,佔城稻的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江南東、西路和兩浙路尤為盛行。

佔城稻與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使谷物產量大為增加。

但是到了明代,由于國初地廣人稀,穩定生產後根本就不缺糧食,因此明代百姓就都開始追求口感。

誰再種植佔城稻,基本不是用來喂養牲畜,就是拿來做儲備糧。

南直隸的稻米和後世的東北大米品種類似,雖然只能一年一熟,但產量也在同代算是極高。

只要不遭遇天災人禍,畝產二石是基本操作,並且口感極佳。

哪怕來到了利未亞,這種水稻也能在第一年畝產五斗,第二年畝產九斗,第三年畝產一石五斗,第四年達到畝產一石八斗。

按照閻應元等人的估計,眼下的三百多萬畝耕地如果都好好育肥,那等四年以後,這三百多萬畝土地能產出接近七百萬石稻米,養活一百五十萬人。

只是土地的育肥任務太重了,連續三年耕種的同時還要育肥,這導致了土地開墾的速度「很慢」。

放下一份關于地方耕地開墾速度的文牘,閻應元搖了搖頭︰

「按照這架勢,恐怕五年後,南昆侖也頂多只能開墾出一千萬畝耕地。」

「那也能養活四五百萬人了。」主薄很樂觀的開口,閻應元也點頭附和道︰「確實,四五百萬人不錯了。」

「眼下諸藩和朝廷各省都在爭搶移民,想要遷移百萬漢人,恐怕都需要十幾年時間,我們倒也不用那麼急。」

「對了,金銀礦開采如何?」閻應元想到了金銀礦的事情,不由開口詢問,主薄也連忙回應道︰

「產出穩定,三十萬勞改工在當地開采,每年能產出四萬兩黃金,六十七萬兩白銀和五十多萬斤銅。」

「這些銀子足夠支付士卒的軍餉,維持每年五十萬勞改工的購入,如果可以,還能向朝廷繳納六萬兩礦稅銀。」

主薄的話讓閻應元頻頻點頭,他想了想後還是搖頭道︰「府衙的存銀不足,還是先繼續存幾年吧,過兩年再向朝廷繳納賦稅。」

「是……」主薄作揖應下,閻應元也不再開口,埋頭處理起了奏疏。

在他處理奏疏的同時,大洋彼岸北亞墨利加的齊國也在朝氣蓬勃的運轉著。

到天啟十五年臘月,四年的時間,四年的工業化,讓齊國的國力在迅速前進。

作為一個藩國,並且是最強大的藩國,靠著朱由檢,齊國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印度廝當的諸藩需要接受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監督,利未亞的諸藩需要接受南昆侖監察使司的監督,但齊國卻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能監督它,除了朱由檢自己。

四年的工業化發展,讓齊國的西京城變長了一座佔地五萬三千畝,擁有兩條主干道,十二條大街、二十四條坊道、四十八條小巷的龐大城池。

除了發達的交通,它還有佔地三千畝的齊王宮,另外有將近三萬處江南小院,十二處佛寺道觀,一百五十二里水泥鋪設道路。

三萬多江南小院是清一色使用青磚灰瓦建造的,僅僅這一座城池,就能容納二十六萬居民。

除了排列整齊的坊市結構,西京城最出名的還有它那巨大、繁忙的「西京碼頭」。

西京碼頭倚靠著齊水(薩克拉門托河)來完成各種貿易,齊水全長一千里,該河自發源地流向西南,穿過位于魯山山脈(太平洋海岸山脈)和齊山山脈(內華達山脈)之間的京兆府谷地,最後流入大明海(太平洋)。

在進入大明海前,它會經過京門縣的京門海灣。

在這個海灣,整個世界最大的船只在京門港停泊,一台台從大明運輸而來的機械從齊水逆流而上,將機械運送西京城,然後在京兆府中央谷地開墾荒地。

從天空俯瞰,一條正在修建的公路,試圖從北方的安陵縣南下至西京城,而西京城的中央谷地則是開發出了大片大片的耕地。

西海岸獨有的巨杉,被砍伐修理,而後通過鐵路和火車向北運輸。

這種樹木高達三十多丈,胸徑數丈的高大樹木由于質地太脆,無法用于建造宮殿,不然的話,金鉉很有可能會修建出一座歷代之最的宮室。

不過,即便無法使用巨杉來建造宮殿,對于齊王宮的宮殿,金鉉還是使用了當地一些高大的樹木來營造。

由于齊王府的地勢被金鉉使用夯土堆砌,因此宮殿的地基就高達十數丈,好似一座小山。

齊王府的宮殿還未完工,但當金鉉站在齊王宮內一處閣樓上的時候,整個西京城都被他俯瞰,盡收眼底。

「按照勞改工的速度,齊王宮還需要七年才能完工。」

齊國戶部侍郎夏允彝正在向著金鉉匯報,二人站在高台上,眼楮也止不住的去打量被自己所俯瞰的西京城。

「可惜了,這麼多民居,居然沒有幾個百姓……」

夏允彝匯報結束,金鉉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但夏允彝則是作揖安撫道︰

「長史不用嘆氣,听聞國朝已經使用上蒸汽船只,如果用上這種船只,只要一艘船,一年時間就能運送三四千百姓前來齊國。」

「以萬歲和殿下的性子,恐怕屆時會發動數百艘船只運送百姓前來。」

「這麼一來,只是一年時間,便能移民百萬渡海而來,恐怕這也是殿下為什麼一直不移民的原因。」

「眼下移民,不僅不能讓齊國繁榮,反而會成為負擔。」

「國內耕地近百萬畝,若是用來養勞改工和軍隊,足以養上三十余萬。」

「這麼多勞改工,不管是開礦、修路、開墾耕地,都將是極佳的勞力。」

「如果國內能承接瀛洲的百萬勞改工,加上十幾萬拖拉機,恐怕十年之後可賽江南。」

夏允彝自己就是江南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齊國的發展真的能入他所說的一樣,那別說賽江南了,簡直可以說把江南按在地上摩擦。

從氣候來說,西京城的中央谷地全年就沒有低于八度的時候,而江南,雖然夏允彝在江南的時候沒有溫度計,但也能感受到西京城的氣候比江南要好上許多。

西京城唯一的缺點就是夏季有些燥熱,但對于整日在田地里刨食的農民來說,這樣的氣溫還可以接受。

因此,他的話也被金鉉點頭認可,但認可過後,金鉉還是詢問起了夏允彝︰「齊國今年的歲入多少,明年能開墾出多少耕地?修進多少道路?」

對于他的詢問,夏允彝顯得不急不躁,他緩緩作揖,緊接著回應︰「今歲齊國歲入礦稅銀約四十二萬兩,產糧七十七萬石。」

「道路上,五個縣一共修進七百里府道、縣道,從北部安陵往西京城以南的鐵路則是已經鋪設六十二里,路基建設一百五十三里。」

「在勞改工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安陵通往西京城的兩千里鐵路,最少需要二十年時間才能修通。」

「如果明年年初,朝廷能運來不少于一萬兩千台拖拉機,那明年臘月,齊國耕地應該能突破一百六十萬畝。」

夏允彝匯報了齊國的大體情況,總的來說,齊國眼下已經能自給自足了。

這片土地上的二十二萬軍民勞工在糧食上的需求並沒有像在大明一樣那麼大,因為京兆府境內就有數量龐大的野牛群。

數百萬野牛群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翻越了魯山和齊山後,東邊的大平原還生活著幾千萬頭野牛。

這些野牛的重量在一千斤到兩千斤左右,一頭牛能提供七百到一千五百斤肉不等。

由于容易捕殺,金鉉基本上只需要派出百來人,就能輕松帶回數百頭野牛,如果發狠一些,一天擊斃數千頭野牛也是可以的。

只是,齊國對肉的需求根本就不大,二十二萬人,每天四十四萬斤肉的情況下,只需要擊斃三百到六百頭成年野牛就足夠滿足。

肉類需求上去後,谷物需求就開始下降了,齊國軍民每個人,往往一天下來連一斤米都無法消化,光吃肉就已經吃飽。

因此,二十二萬齊國軍民只需要五十萬石糧食就能夠滿足,眼下的齊國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在眼下的基礎上,從瀛洲再遷移十幾萬勞改工。

「發了軍餉後,將剩下的銀子送往京城齊王府,然後向殿下請求,再調三十萬瀛洲勞改工來齊國,也算減輕瀛洲的負擔了。」

「是!」

金鉉開口,夏允彝應下,二人站在高台看了看齊國,金鉉也撫了撫自己的短須。

「按照機械的數量來看,恐怕天啟二十年應該能突破三百萬畝。」

「按照當地的牛群來看,只要控制得當,來到齊國的百姓都能有肉吃,主糧應該能和現在的百姓一樣,每日只吃一斤不到。」

「三百萬畝耕地,養一百五十萬百姓綽綽有余。」

「我得轉告殿下,天啟二十一年左右,朝廷就可以準備移民齊國了。」

金鉉心里很是高興,不知道是為朱由檢可以就藩而高興,還是為大明免去了一場內斗而高興。

只是他的高興在夏允彝看來有些過早了,夏允彝不免提醒道︰

「長史,話雖這麼說,但眼下的齊國四周還是有些危機的,各地的土人均不服我們,若是將其剿滅,又得納入為民,增添口糧。」

「以都督府塘騎巡查四周的情況來看,恐怕天啟二十年,齊國只能接受不到幾十萬百姓的遷入。」

「真正可以開始的,應該是天啟二十三年。」

「屆時,齊國應該有耕地六百萬畝了,可以在教化百萬土民的同時,外遷二百余萬百姓。」

夏允彝听到了土民的事情,這讓金鉉眉頭一皺。

北亞墨利加的土民數量不少,眼下齊國二十二萬人里,有近十二萬就是土民,剩下八萬勞改工,軍隊只有兩萬多人。

土民數量太多,對他治理齊國不利。

想到這里,金鉉思考了片刻,隨後才對夏允彝交代道︰

「我會和殿下商討,將一些抵抗教化的土民充為勞改工,勞改五年後分發土地讓他們安居樂業。」

「長史高見……」夏允彝其實想的是直接殺了完事,畢竟對于他這種大明士大夫而言,趕苗拓業不算什麼。

不過,金鉉既然沒有提,那他自然也不可能提出來。

二人沉默片刻,緊接著金鉉帶著夏允彝走下高台。

片刻之中,金鉉親筆所寫的手書和齊國文冊被送往了西京港口。

過了半個時辰,一支船隊也護送著手書和文冊踏上了返回大明的航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