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妄語邪魔稱正道 假托世系號天師(下)

攀扯完了感情,自然不能忘記正事。

張天師已經著人到洛陽城中所有的道場走訪了一遍,收集線索。

範無咎和謝必安苦熬了一夜,才將所有碎片化的信息整理在一起。

按照他們的判斷,五斗米道一行人應該在五日前西去,入了伏牛山。

依道家傳說,伏牛山乃是太上坐騎青牛所化。

其主峰,名景室。

景者,光也。

所謂景室,就是光明之頂,傳說是道家先聖老子化太上之前的修真之所,歷來為道家聖地。

五斗米道既然皈依太上,崇光明,拜上帝,他們西去漢中很可能會挑選景室山落腳。

慶雲謝過天師,與諸人話別後,又與眾兄弟詳議。

事涉華陽先生,尋師一事,祖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李神俊出隴西李氏,對先賢故地十分熟悉,因此主動請纓作為向導。

有了前車之鑒,慶雲行事明顯更謹慎了些。

張重是否就是華陽先生所指認的龍王,此事仍有待考證。

慶雲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此番西行,萬一搭上了所有人手,卻賭了一個錯誤答案,那局面就更加被動了。

于是小龍王劉贏二人此番便不與眾人同行,留在京畿隨時關注各方消息。

伏牛山是秦嶺東向的延伸,與熊耳,外方兩山呈扇形張開,探入豫東平原。

三山山體多石,深秋時節,白石,綠樹與紅楓互見,斑駁交錯,愴然無聲,頗有幾分秋葉之靜美。

自洛陽入伏牛,需要延熊耳外方兩山之間的伊河河谷溯流而行,直入欒川,在路程上比嵩山還遠了半日。

伊水之神,是為伊尹,本是商王太乙(商湯)的良助,被後人尊為元聖。

伊水之甸,元聖肇始之地,帝所出焉。

昊天上帝的正溯究竟是元始還是太上,最早的爭議就起于這三山一水之間。

慶雲一行當然不是來考古求真的。

雖然李神俊出自隴西李氏宗支,是太上化身老子的嫡系後人,

這里的一石一木,一山一宇,在他口中都能說出個講究。

但他也知道慶,祖二人無心細听,所以也只是揀緊要處略作分說。

他們自定計後的第二天清晨出發,快馬到了伏牛山麓,已是午後時分。

幾人在山腳的道觀拴了馬匹,又趕了些許山路。

行至半坡,大約已是傍晚。

遠出重山間可以望見一株紅楓,似是極有年頭的古樹,枝葉繁茂,勢欲參天,

在這個季節,紅得都仿佛能滴下血來。

果然,一蓬紅葉墜入雲海,染紅了整片煙霞。

落日的余暉在楓冠的映照下也顯得黯然失色。

「好一顆古楓!

樹齡至少過了百年吧!」

慶雲忍不住贊道。

「何止百年!

這里便是先公太上當年悟道的地方。

先公就是在這顆楓樹之下頓悟天地至理,獲得了貫通天地的力量,一劍開天門。

自古楓再向前一里,就能看到當年太上公一劍開天門的遺跡。」

李神俊提起先賢神跡,說得是繪聲繪色,唾沫橫飛,

但是慶雲的面色卻越听越凝重。

「怎麼了?」

祖之似乎察覺到慶雲表情有些異常,試探著問了一句。

「有打斗的聲音。」

慶雲凝眉細听,

「就在那株古楓的方向。」

他隨手一指,李神俊便也不再言語,隨祖之一起扶耳仔細辨認。

「沒有聲音啊?」

祖之詫異地望著慶雲。

「我也沒听到什麼動靜。」

李神俊跟著附和道。

慶雲挑了挑眉毛,心中暗道,難道只有我捕捉到了風中隱隱傳來的嗚咽聲麼?

是的。

若有上帝,一定會這樣回答他。

自從慶雲以次聲波助力修行內功,

他的肌肉骨骼對于這個波段的振動已經變得非常敏感。

換句話說,他已經具有了感應到特定頻段次聲波的能力。

遠方,也許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戰斗,

沒有吶喊,沒有兵器踫撞的聲音,但是卻能引起周遭的氣流波動。

這應該是一場內家功的終極比拼!

慶雲雖然現在還沒有辦法領悟得如此確切,但他卻可以真真切切的捕捉到那種恐怖力量的對抗。

他甚至,還可以感知出這種對抗發生的方向,地點。

「相信我,跟我來!」

慶雲扶住背後的劍柄,彎腰疾走。

祖之與李神俊對望了一眼,也快步跟了上來。

紅楓下,雲海上,

視野盡赤,照得人睜不開雙眼。

楓樹下似乎有人,但卻被強烈的紅光裹挾著,無人能看清其中情狀。

李神俊向前邁出一步,忽然覺得羶中一滯,一口氣幾乎提不上來。

之皺了皺眉,

他是陶弘景的弟子,耳濡目染,對于內家行法門總還是有些基礎的。

可是他的呼吸也似乎受到了某種波動的影響,變得異常滯澀,每跨出一步都如舉千鈞之閘。

他們兩人走到古楓三丈開外,便都無法再開口言語。

只有慶雲,面上紫氣繚繞,仍能憑借修為繼續向前探入。

空氣里彌漫著血腥的味道,

那赤紅的顏色並非完全出于日光的反照,而是真正的血霧!

這層血霧里似乎蘊藏著某種力量,在受到擠壓的時候便會凝成一種結界與之對抗。

霧氣越結越綢,甚至會將人的呼吸完全封鎖。

慶雲又強行向內擠了數尺,便也感覺舉步維艱。

他艱難地扭回了頭,望向祖之。

後者向他眨了眨眼,開始一步一步向後退去。

慶雲會意,也屏氣調息,小心翼翼地自血霧中退了出來。

三人尋了塊高處,與古楓拉開了距離,祖之這才開口道,

「這里的霧氣有血液的性質。」

「什麼?」

慶雲和李神俊同時問出了這個問題。

「血液不同于普通的液體,他們在受到外力沖擊時會變得格外致密。

除了血液,杜仲的汁液、西域的高奴脂這類高度粘稠的液體也都有類似特性。

只是不知道眼前這是什麼斜法,竟然能讓霧氣也具有這種性質。」

听完祖之的解釋,慶雲說道,

「我所感知到的異樣波動就是從樹下血霧的中心發出的。

二哥可有什麼破解的方法。」

之伸手探了探風向,

「設局者選擇此處布血霧陣,主要是由于這里的地勢特殊,是山風的死角。

破解這血陣,就需要引風,稀釋這里的空氣。

血霧稀薄後,這種詭異性質就會被削弱,

然後再以快劍開路,便可入陣。」

》》》》》敲黑板時間《《《《《

血液,橡膠(或者杜仲膠之類的類橡膠),原油,這些都屬于天然的非牛頓流體。非牛頓流體在遇到沖擊時,比固體還要堅韌,它們通常都是一些高粘度液體或者懸浮液。有人說血液既然有這種性質,那不是比骨骼還強嘛?是的,只是血管太細,血液如果成池那就有效果了。水擋子彈需要一箱,血包擋子彈一大袋子就夠。千真萬確,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口香糖開椰子」,「液體防彈衣」,運用的都是類似原理。當然,目前還沒有已知的自然界氣體屬于非牛頓流體,這個血霧的運用在里略微有些夸張。這里畢竟是,如果一定要究其嚴謹的物理學設定,後文還會展開,這是陣法(波動),功,與流體力學的疊加。質疑者如果也有足夠能力的話,可以嘗試還原一下這個詭異巧合哈。

伊甸在文章中第二次出現了,前文我們就已經提過,這確實是一個隱喻。伊萬(Ivan),岳漢(John)以及重(Jon)這三個名字在西方語系(同時涉及到拉丁以及西里爾兩個語系)里是同源的。很神奇,是吧。少昊的兒子重,是中國古籍中出現的人物。在本系列的後續作品中,會用東方視角講述伊甸故事,絕對能像這本書一樣重刷你的三觀。你會驚訝于為何東西方的經典記載竟然有如此多的巧合?為什麼以前沒看出來?當然,因為以前鄙人還沒有開始整理嘛……咳,咳,膨脹了,膨脹了……總之,信本僧,可以感知不一樣的世界。萬界歸元哪家強?起點掃葉可稱王。

昊天上帝,其實是東方信仰。上帝這個詞是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時候被借用來翻譯指代最高神明的。我們在正文里講過,道家至高神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爭,本文不打這個官司,不做評判,只是闡述文化符號的源頭。太上老君和老子的對應關系呢,已經不需要過多闡述了。盡管現代道教一再重申老子不等于太上老君,他只是太上的一個化身。對,他們說什麼都對,教義沒什麼好爭的。可是從文化本源上來說,沒有老子,就沒有後來的太上老君。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發生了釋老之辯。道家說老子化胡,佛家說釋迦轉世還在先。關于老子釋迦誰的年代更早,道教幾次都辯輸了。對吧,輸就輸在關于老子的記載更詳細,更像個歷史人物,佛祖就不一樣了……這里不是攻擊,前文已經講過大概的年代考,老子的生活年代實實在在是要比釋迦略早一些的。就是因為用老子比釋迦在數面上比不過,道家掉粉,太上不夠用了,所以從三國東吳時期開始,出現了元始大王(元始天尊)信仰。有人說元始天尊是盤古,這就又沒有先後了對吧。前文關于盤古的事情也整理過,這個信仰誕生時間明顯比元始要晚,都是後人附會。這就和將元始天尊與天竺須大拿太子附會起來一樣,這都不是原生文化,完全是類似現代網絡一樣的亂彈琴,可惜還總有人拿出來當正事說。總之元始天尊作為道祖出現于晉代道家典籍《靈寶經》,在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良天師道,用元始天尊搶回了道家牌面,所以天師道在南北朝發生了分裂。陶弘景根據當時的時局總結《真靈位業圖》的時候,元始天尊是上第一中位至高神,而太清太上老君只排在第四中位。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太上老君在當時是用來對標佛祖的存在,太上上面的神位越多,道家的地位就「顯得」越高。當然太上的地位也不能太低,畢竟張道靈一脈仍然以太上為最高神,而且他確實也作為道家至高神存在了幾百年。

元始天尊的文化元祖,真的可能和元聖伊尹有一定關系。首先,太乙(一)信仰在道家是存在的,太乙既商湯,這個也是比較明確的。太乙真人這個角色其實並非正經神位,只是《封神演義》里的人物。《封神》這是一個在佛,道,民間信仰見互拼亂湊成的古代玄幻,不能太較真。但是我們能分析其文化來源,比如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那麼他的出典就是《真靈位業圖》中第一中位諸神,元始天尊座下的太一(乙)玉君。元始大過太乙,太乙是商湯,那麼元始的文化溯源怎麼可能是太乙的臣?這就要從元聖伊尹說起。伊尹,帝舜後人(《世本》︰伊氏,帝堯伊耆氏之胤,其後伊尹名摯,相湯。),故夏臣(《鄒子》《說苑》《韓詩外傳》︰伊尹故有莘氏之媵臣也。有莘氏,故夏裔,詳注見拙著《與天爭秀看女丸》。),這是一個官職名(伊甸主人,伊川主人)。伊尹不但是商滅夏的第一功臣,後世伊尹更曾放逐商君于桐宮。所以伊尹與商君,真難分誰是君來誰是臣。追溯歷史的話,伊尹(伊氏)一族的崛起要比商部落早許多。伊甸,伏牛是道門真正祖庭。

到了宋代,道教神系又有了一次大修改。也許是因為元始太上之爭對道家發展造成了制約,也許是宋帝信仰回歸本土宗教,出于鞏固皇權的需要。在這次改革里太上老君和昊天上帝正式從神格上剝離。昊天上帝既玉皇大帝,昊天玄穹玉皇上帝,作為道家至高神,凌駕于三清之上。天界正式學習了人間制度,有朝會仙班。天帝無氏,出自宋帝所封。在《真靈位業圖》里玉皇道君只氏第一中位元始天尊座下神,座次略高于太一玉君。另有左聖紫晨太微天帝道君是第二中位主神萬道之主座下座次最高的二級神。這兩個神位,應是宋版玉皇大帝的前身。

很多人覺得道家神系亂,其實並不復雜。首先,都是華夏先賢嘛,因為神具人格,所以反而缺少神秘感。其次,中國文字歷史太久遠,詳細記錄了道家神系自有以來的數次修訂,這種感覺比較近似與印度教,百萬神難分高低。不像佛教佛陀獨大,西方三教一神獨尊,神系特別清晰。因為本作是不是論文,就不再觸及更深入更敏感的話題了,能夠幫助到大家的理解便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