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遠交近攻”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公元前266年是秦國歷史上的轉折之年,在這一年,秦昭襄王听從魏人範雎的建言,將宣太後、魏冉等人趕下秦國的政治舞台,並且拜範雎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從此奠定了秦國在戰國末期的成功策略。

秦昭襄王嬴稷在過去40余年的時間里,一直活在宣太後的鐵腕之下,沒有實權。但他並沒有能力反叛,只得將自己的不滿深藏。

政治上的游刃有余讓宣太後在秦國的地位如鐵桶一般牢固,她將私生活和國家大事融為一體,而不是所謂的「公私分明」;她能夠不顧別人的忌諱,在大庭廣眾之下,為了國家利益而坦言自己的隱私;她能夠在面對摯愛之時有萬種風情,但是如果威脅到了秦國的利益,她便會毫不手軟地將其殺掉。所以秦昭襄王對宣太後,一方面有著為人子對于母親的愛戴,另一方面則有著為人下者對于上位者的敬畏。

即位後的秦昭襄王一直在等,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要真正地實現自己親政,就需要達成三個條件︰第一,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第二,有賢者的輔佐;第三,魏冉失去民心。等這三個條件成熟後,秦昭襄王就可以將宣太後的勢力推翻,自己執掌政權了。

公元前271年,一個影響秦國在戰國後期外交策略的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範雎。

韓愈《馬說》中論述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縱觀整個戰國歷史,哪個國家擁有人才哪個國家就可以獨霸一方︰魏國有龐涓,故而能夠在戰爭中無往不利;齊國有孟嘗君,是故能夠一舉成為東方大國,天下英雄雲集響應;趙國有廉頗、藺相如,所以一向虎視眈眈的秦國才不敢輕舉妄動。然而,這些人都沒有善始善終,龐涓最終自殺在馬陵之戰的無邊血海中;孟嘗君因為害怕被齊國國王殺害,故而離開齊國,並給予其致命一擊;廉頗最終老矣,雖能日食斗飯,在別人眼中,卻沒有半點用處。

只有秦國,如商鞅者,雖然身死,其政策卻影響著秦國依然不斷進步和發展。所以天下人仿佛都知道,才子落難之時,只有秦國才是最好的去處;賢人蒙羞之時,只有秦國才是伯樂,能夠發現他的絕世光芒。

但是天下人都沒有注意,戰國時期的這些人才,仿佛大多來自一個國家,那就是魏國。自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三晉之地歷來都是秦國最希望征服的地方,可惜屢次都沒有得手。而三晉之中魏國的地理位置最為重要,它地居中原,是秦國走出自己國土、實現天下一統的關鍵地區。魏國物產豐富,教育系統也十分發達。魏國的吳起、商鞅、孫臏、範雎、樂毅等人,多是當時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名重一時,風流萬古。

可是魏國的統治階層,身處寶山而不自知,不但不重用這些能人異士,反而听信小人讒言,對他們凌辱迫害。無奈之下,那些滿月復韜略、一腔抱負的能人異士只好投奔他國,最終成為魏國的敵人。

此次魏國迫害賢人的歷史再次重演,範雎選擇了秦國,這個當時戰國最有實力和活力而又讓東方六國最為寢食難安的國家。

這一年,魏冉帶兵去攻打齊國的剛(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兩地。範雎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只要能夠見到秦昭襄王,將自己的見解向王上陳述,那麼自己就會從此一飛沖天,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正如範雎所料,秦昭襄王對于魏冉為了自己封地而擅自動用刀兵,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的行為,有著極大的不滿;對于賢才有著渴望並且有識人之能;對于秦國的未來有著自己的規劃,他渴望親政,並且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

所以,範雎向秦王上書了,簡單扼要地陳述了自己對于這一切的看法和解決方案,秦王自然樂于見這樣的賢才。在範雎到達秦王宮殿之時,秦王喝退了左右,如大旱渴望甘霖般,和範雎促膝長談起來。

在《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中,對于這一次會晤的內容,有詳細的記載︰

一見面,範雎便將自己和秦王以姜子牙和文王作比。他說道︰「呂尚在河邊直鉤釣魚之時遇見了文王,文王知道他有才能,從此厚待呂尚,並且將呂尚拜為宰相。已經80歲的呂尚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就向文王陳述了自己的政見,為其制定了國家的內外政策,最終幫助文王滅掉無道的商朝,取得了天下。範雎雖只是秦國的一個過客,跟大王也沒有多少交情,但範雎現在要說的事情,牽涉到您的骨肉之親、母子之愛,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是範雎有一片忠心,想要向大王坦言心中所想。即使今天範雎對大王坦言了,明天就被人所構陷,範雎也無所畏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如果範雎所言,能夠對秦國有些好處,便死得其所。」

範雎果然非比常人,幾句話下來,便將秦昭襄王的興趣吸引了過來。範雎一番言語,不僅吸引了秦昭襄王的好奇心,也將他徹底感動了。于是,秦昭襄王煞有介事地說道︰「寡人今天有幸得見先生,實在是曉天之大幸。不論事情的大小,上至太後,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坦言直說,不要懷疑寡人,只要有道理,寡人就會嘉獎,如果沒有道理,寡人也不會怪罪。」

範雎見秦昭襄王如此禮賢下士,和自己平日的觀察有過之而無不及。遂肆無忌憚地展開他的長篇大論,還提出了最新的作戰方案,這也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的作戰方針︰「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意思很明顯︰現在的東方六國之中,唯有齊國勢力強大,同時又離秦國很遠,因而齊國是秦國最為理想的結盟對象。試想,如果秦國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如果軍隊的數量太少,則一時之間必定難以取勝;如果多派軍隊,則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與其便宜了韓國和魏國,不如先攻打和秦國相鄰的韓國和魏國,逐步推進。當前的形勢很明朗,為了對付南方的楚國和西方的秦國,齊國與韓、魏兩國正在謀求結盟。因此,為了使得形勢對秦國更加有利,秦國需要搶在韓國和魏國的前面,率先派遣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

這個外交政策,對東方六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噩夢。

「遠交近攻」的實質,是讓秦國想要攻滅的所有的國家都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秦國就能夠對列國各個擊破。範雎對秦國的未來發展所訂立的策略可謂高屋建瓴,令秦王心悅誠服。然而,如果秦王不能親自主持國家大計,依然如一個傀儡般讓宣太後在幕後操控,則範雎所有的設想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流于空談。

通過對秦國未來發展政策的制定,使得秦昭襄王見識了範雎的才智,心生重用範雎的心思。範雎也是心知肚明,因而可以由公到私。就宣太後掌權之事,範雎說道︰「昔日,我在山東,听人家說,齊國有孟嘗君,很有才能,齊王只能望其項背。而到了秦國之後,則只听說秦有宣太後、穰侯魏冉,以及華陽、高陵、涇陽君,還沒有听說有秦王。大王是一國的領袖,應該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有生殺予奪的權威。然而,再看秦國之天下,太後能夠不管君上而擅自行事,穰侯能夠不顧國家而把持對外大權,華陽、高陵、涇陽君可以不聞法規而自行決斷,這是秦國的‘四貴’。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怎麼能不傾覆?大王何以向秦國發號施令呢?」

「秦國有了四貴執掌權柄,則大王就被架空了。正所謂功高震主,多少大臣一旦有了權力就陷主上于危險的境地。李兌曾經是趙國的臣子,主父最終被困于沙丘,百日之內無人解救,最終餓死。崔杼、淖齒曾經是齊國的臣,齊君最終被他們害死。今秦國宣太後、穰侯魏冉專權,並和高陵、華陽、涇陽君等人內外相連,範雎擔心有朝一日秦國會再一次出現崔杼、淖齒、李兌這樣的事情。」

「大王心知肚明,您身邊其實充斥著魏冉的人,而且朝中許多大臣都是魏冉的黨羽,可謂權傾朝野。大王一個人在朝廷,就是孤家寡人,這讓為人臣者怎麼能夠安心呢?如果這種情況不加以阻止的話,秦國也許就會落入外人之手。」

範雎此番話令秦昭襄王刮目相看,他終于等來了這個賢人,其不僅可以為秦國的未來考慮,也可以為秦王的地位考慮。有範雎輔佐的秦王終于下定決心對所謂的「四貴」動手了。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解除了宣太後的權力,之後他把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中,並且免掉了穰侯的相位,拜範雎為相,封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秦宣太後在秦國政治舞台上叱 風雲、呼風喚雨41年後,就此落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