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秦獻公的改革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公子連的返鄉記,公子連就是著名的秦獻公。

就在東方各諸侯國爭相變法,不斷強大時。歷史似乎將秦國遺忘了,這個蝸居在西北苦寒之地的民族,一直受著魏國和匈奴部落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在魏文侯之時,李悝變法、吳起練兵、西門豹治國,魏國的中央集權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秦軍在吳起的打擊下,不斷喪師失地。秦國只剩下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而另一方的魏國,則一直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眼看著秦國就有了被滅亡的危險。

秦國的出路在哪里?公子連如是問道。

面對魏國的蓬勃發展和秦國的困頓低迷,公子連並沒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是受到了極大的刺激。

遙望西北,多少年前還是公子連的樂土。小時候,其父親秦靈公給公子連取名為師隰,對其十分愛護。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正當公子連以為自己即將名正言順的繼承國君之位時,秦靈公竟然突然死去了。那一年是公元前424年。

公子連還來不及反應,其叔叔秦簡公便將君主大位搶了過去。此時的公子連,只有區區十歲,但卻是秦簡公心中的大敵。為了免于遭受不測,公子連在一批忠臣的幫助下逃到了魏國避難。這一去,便是長達29年的亡命天涯,期間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之所以能夠在魏國和秦國秦簡公的雙重壓迫中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公子連一直有奪回君主大位的決心。

另一方面,于魏國而言,公子連是秦國曾經的儲君,只是因為叔叔篡位而被廢,因而在政治上有著很高的利用價值,所以魏國在物質條件上,給予公子連優厚的待遇。

公子連趁著被困的時間,努力學習魏國的強國之道,同時還密切關注著秦國和國際的局勢變化,只等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一切。

公元前385年,秦簡公去世,把一片江山交給了自己兒子秦惠公,不久之後,秦惠公也去世,秦簡公才兩歲的孫子秦出子坐上了秦國國君的位子。此時的秦國,把持朝政的不是別人,正是秦出子的母親。只是這個人並不善于治理國家,在她當政之時,大肆重用宦官和外戚。秦國老貴族與之爆發了激烈的矛盾,由此使得整個秦國的內政極其緊張。為了緩和這種緊張的局勢,秦出子的母親只能用賞賜去麻痹他們,這樣一來,矛盾雖然有所緩和,秦國的國庫卻就此一貧如洗。

秦出子之母又想出了依靠加重地主和自耕農的稅收來維持國庫支出的辦法。她沒有料到,這樣一來,秦國的矛盾更加擴大,眼看著她的統治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前文中提到,魏文侯逝世,其子魏武侯即位,在魏武侯的雄才大略下,魏國的發展到了另外一個高度。甚至齊國田和也是依靠魏武侯,才得到了周天子名義上的認可。這樣一來,魏國和齊國的關系得到了很大的緩和,三晉之地內部卻爆發了一系列的矛盾。趙國將都城遷到了邯鄲,因為此前的中牟特別容易受到魏國的攻擊,到了邯鄲,趙國的防守便上了一個台階。

有人不禁疑問,此前三晉不是團結一致,到處征伐,甚至一度讓天下群雄為之束手嗎?何以現在會相互防範、兵戎相見呢?原來,在三晉聯軍多次打敗齊國、楚國、鄭國、宋國等國家之時,由于趙國在北方,被秦國、韓國和魏國包圍,好處都讓韓國和魏國給佔了,趙國只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這讓趙國的心理出現了很大的不平衡。

更讓趙國氣憤的是,魏國對趙國南進中原的進程,處處設置障礙。無奈之下,趙敬侯遂決定遷都。趙國將都城遷到邯鄲後,魏國便開始擔憂。因為這時趙敬侯第一個要打擊的對象,就是和魏國親厚的衛國。

此時的吳起由于公叔的陷害,已經逃到了楚國,做了楚國的丞相。

趙國抓住這個機會,加緊和吳起的聯系,並且實現了趙國和楚國的聯合,對魏國佔領的大梁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為了徹底讓魏國陷入被動,趙國與楚國還一起加緊了和西方秦國的聯系,霎時間,魏國陷入了三面受敵的境地,這種局面幾乎是魏國魏文侯以來最不利的。

為了打破這種被動挨打的局勢,魏國魏武侯決意顛覆秦國政權。魏武侯明白,依靠自己手中的那一張底牌,加上魏國的國力,要顛覆秦國政權,不是沒有可能。但是要想徹底的滅掉秦國,絕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魏武侯決定運用手中的那一張王牌——公子連。其實運用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將公子連送回秦國,在沿途給予他必要的保護。按照魏武侯的計劃,只要公子連在魏國的幫助下能夠奪取秦國政府大權,一個親厚魏國的政府便會就此建立。退一萬步說,即使奪權不成功,秦國也必定會大亂一場,失去東進的精力。對于魏國而言,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此之前,魏武侯還和公子連進行了溝通,他要公子連心甘情願地回去,要他對自己懷有感激之情;要和公子連做好計劃,以便能夠順利奪取秦國的君主大位。只是公子連並不像魏武侯想象的那樣簡單,他並沒有腦袋發熱,就答應了下來。因為他深知,魏武侯之所以讓他回去,決然不是為了什麼打抱不平,而是完全為了魏國的利益。

此刻如果公子連毫不猶豫便答應回國,則自己就會被魏國利用。如果借著魏國的威勢回國,秦國和魏國連連戰爭,自己必定會受到秦國人的排擠。即使自己在魏國的支持下,能夠順利取得國君之位,在今後的執政過程中,也必然處處受到魏國的制約,自己就會失去一個國君應該有的自由和尊嚴。而秦國一旦被魏國所制,必然會面臨很多的困境。

對自己和國家都不利的事情,公子連需要認真的思考。

思考過後,公子連最終決定給魏武侯來一個緩兵之計。他首先感謝魏武侯及上代魏國國君的悉心照顧,然後說明基于魏國國際局勢比較緊張,魏武侯應接不暇,所以不願意讓魏國勞師。這就是說,他要利用自己獨立的力量,回到自己的國家。魏武侯見公子連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幫助,也沒有多做思考,只要達到了讓公子連回國的目的,自己的預想就很可能實現,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當然,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魏武侯送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和車馬給公子連,同時還問他什麼時候能夠啟程回國,自己也好準備給他踐行的事情。

公子連當然不會答應立馬就走,而推月兌說一年之後。公子連其實想利用這一年的時間,細細觀察各方局勢,同時還準備積極打點好各方勢力。也虧了魏武侯的陰謀,讓公子連回國奪權的計劃被迫提前。

當時的秦國,已經有很多人和秦出子母親不和,其中最有實力的當屬朝中大臣。公子連首先要拉攏的就是這些個掌握秦國政權的人物。其次,則是聯系那些新興的地主階級和自耕農,他們的實力雖然不足以顛覆秦國政權,但卻是和秦出子利益沖突最大的群體。再次,公子連派遣了一大批能言善辯之人前去秦國,在街頭巷尾發布將要施行新政的消息,其中主要涉及打擊秦出子所重視的外戚和宦官,維護宮室人員、地主階級及其他反抗秦出子母親統治階級的利益。

在當時,最可靠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名氣,而是實力。而軍隊則是實力的最重要的體現。沒有軍隊的支持,一切都只不過是空談。所以公子連將自己此次拉攏的重點,放到了秦國軍隊的軍事將領身上,同時還對那些豪杰義士給予優待,盡量用金錢讓他們為自己服務。事實證明,公子連的做法是很正確的,在他的努力下,獲取了秦國大多數人的支持。

這麼多人站在了公子連的一方,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公子連才是名正言順的秦國君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秦國自秦簡公開始,多少年以來,秦國不但沒有實現雄霸天下的宏圖偉願,反而在黑暗的統治下,朝政日益腐敗,國力日漸衰弱,整個河西之地都被魏國佔領了,秦國上下一片怨聲載道。

秦出子時期,秦國的政治更加的黑暗,如此下去,秦國很可能被魏國吞並。內憂外患之下,秦國每個國人都希望,能夠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改秦國政治上的黑暗、經濟上的落後以及軍事上的被動,帶領秦國重新走向輝煌。秦國的大臣、地主階級以及自耕農等都明白,秦國唯一的出路,便是著力推翻秦出子的統治,迎接公子連早日歸來,在秦國推行新政。

一年之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公子連只需要回到秦國,便很有可能奪回他失去的政權。于是,公子連走到了魏國的王宮,向魏武侯辭行。30年來,魏國對公子連還算不錯,盡管是出于政治目的。無論如何,公子連都需要感謝魏國的盛情款待。為了表示這種感謝,公子連向魏武侯發誓,如果自己能夠成功奪回失去的權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只要魏國不主動出擊,秦國必然不會與魏國為敵。

這種說法看似真情實意,實際上則表現了公子連的一腔豪情和虎視天下的霸氣。這讓一向眼高于頂的魏武侯心中一震,或許自己放公子連回國等于放虎歸山。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魏武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條擱淺在淺灘的龍,慢慢地回到屬于他的大海。

恰如公子連所料,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公元前385年,公子連終于回到了闊別近30年的秦國故土。在河西地區,秦庶長菌改早就在那里等待,公子連歸國采取的是大張旗鼓的方式。這樣能夠號召更多的人,名正言順地回去奪權。

但公子連歸國的消息很快就被秦出子之母知曉,于是,秦出子之母緊急調撥了大量的軍隊前去河西,準備在公子連尚未歸來之時,便將之消滅。但是公子連早就預料到了秦出子之母會有此一招,所以在此之前,他就收買了這支軍隊的將領。整個軍隊,其實都已經投向了公子連,除此之外,秦國上下許多人听說公子連歸來的消息後,皆前來迎接公子連。就這樣,公子連兵不血刃便回到了秦國都城雍城,在軍隊和人民的簇擁下,公子連很快便將少數忠于秦出子母子之人一網打盡。公子連正式坐上了秦國國君之位,是為秦獻公。

公子連終于實現了坐上國君大位的願望,但是他富國強民、雄霸天下的最終政治理想,還遠遠沒有實現。在具備了充足的實力之後,秦獻公便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廢黜人殉制度。秦國的人殉制度最先出現在300年前的秦武公時期。那時,人們以人殉的數量來顯示死去者的身份和地位。為此,秦國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壯年奴隸被殺。此制度十分殘忍,許多勞動力被殺嚴重阻礙了秦國人口的增加,對秦國的農業生產十分不利。

正是基于人殉制度的這些弊端,秦獻公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廢除了這種制度。自此之後,秦國大量的勞動力得以存活,投入了秦國百廢待興的大業當中,秦國的工商業和農業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外來人員的流入,讓秦國大批荒山得以開墾,田畝面積大大增加。秦國人殉制度的廢除,代之以陶俑來殉葬,標志著秦國的封建制度建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改革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別是在秦國都城雍城聚集的那些奴隸主階級,他們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對秦獻公的改革處處掣肘。秦獻公大位初立,尚未立下尺寸之功,如果直接和奴隸主階級爆發沖突,無異于自尋死路。秦獻公之所以能夠登上君主大位,全靠奴隸主貴族的支持,如果貿然和他們翻臉,必然會落人口實,認為他以怨報德。思量之下,秦獻公決定將都城遷到秦國的東部,也就是接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西安閻良區之武屯鄉)。秦孝公此舉一方面可以擺月兌奴隸主階級的束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明他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秦獻公沒有選擇直接削弱奴隸主貴族權力的辦法,而是加強了地主和自耕農階級的實力。其方法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出租禾。在秦獻公的統治下,政府征收賦稅的標準,不再是人口的多少,而是土地佔有人的實際耕地面積。這樣不僅使得國家的稅收有所增加,促進了秦國的生產,也在法律上承認了地主階級和自耕農的土地所有權利。這一措施在秦國的西部地區受到了很大的抵制,而此時秦國的政治中心,早已經不是西邊雍城,而是東部的櫟陽,櫟陽的新興地主階級則大力支持改革。

很快,秦國奴隸主貴族手下的很多奴隸,迫于經濟上無法忍受的壓迫和剝削,不斷地逃到了地主階級這邊。無可避免,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也必將越來越大。但是與佔據國家政權、高官顯位的奴隸主相比,地主階級的實力明顯處于弱勢,所以在矛盾斗爭中,地主階級經常處于下風。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地主階級必將采取極端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權益。

為了緩和這種局勢,秦獻公苦思冥想,最後決定大肆任用有才能的地主階級代表來擔任國家的重要職務,以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同時,秦獻公還頒布法令,允許自耕農和地主階級在戰爭中斬獲軍功,以此來獲取爵位。很多經濟地位很高但政治地位低下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得以真正地走向社會的上層。一時之間,整個秦國上下充滿了勃勃生機,秦軍也通過這種方式,得以不斷強大。

在提高地主和自耕農階級的地位的同時,秦獻公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穩住奴隸主階級。其中最有效果的,便是和貴族勢力中權力最大的家族結為姻親關系。秦國的變法阻力逐漸減小,秦人也看到了富國強兵的希望。

在完成了穩定地主階級和貴族階級兩大任務的同時,秦獻公也著手進行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秦國經濟,控制秦國人口的措施,這些措施雖然大多數幾乎照搬照抄自魏國,但是其在秦國的作用卻是不容置疑的。

秦獻公六年(公元前379年),藍田、善、蒲、明氏等邊境地區被秦獻公改造成了縣,縣令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這就將地方的權力收歸了中央。秦獻公得以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第二年,秦國建立起了市,用來發展和管理工商業,通過抽取營業稅,秦國獲取了更多的收入來源,國庫一改往日的匱乏,變得充實起來。又過了三年,秦獻公開始改革戶籍制度,五戶人家為一個單位,農忙時必須互相幫助,以保證農業的旱澇保收,農閑時則進行軍事訓練,以便在戰爭來臨時,可以全民皆兵。一人犯法,五家與之同罪,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人自危,極大地改善了秦國的社會治安狀況。

秦國在秦獻公的改革之下,國力大大增強。但是在一開始時,秦獻公並沒有急于和東方六國爭奪霸權。反而是勵精圖治、厲兵秣馬,任憑東方六國打得如何火熱,秦國就是巋然不動。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人對于收復河西之地,重現秦穆公之時的輝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與此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也不斷地凸顯出來。

為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緩解地主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日益激化的矛盾,秦獻公在其晚年時,終于打破了當初對魏武侯的盟約之言,用戰爭的方式展示秦國的改革成果。

秦獻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韓、魏兩國兵臨周天子封地,威脅周顯王,秦獻公抓住時機,找準這個借口,起兵勤王。韓魏聯軍與秦軍在洛陽一線交戰,韓、魏兩軍大敗,被秦軍斬殺了數萬人馬。這使得秦國在國際地位上獲得了很大的提升。秦國很成功地將矛盾從人民內部轉移到了國際之上。嘗到了甜頭的秦國,當然不會就此罷手,他們在西北的高地上虎視眈眈,一旦有機會,便會東出函谷關,參與中原的爭霸大業。

當然,秦國首要的任務,就是奪取魏國的河西之地。當初遷都,就是為了表示這個決心。秦獻公貴為秦國國君,必然會兌現當初的承諾,他一直等待的是成熟的時機。秦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軍大舉攻擊魏國,在失去了吳起的情況下,魏國一敗涂地,吳起所攻佔的河西之地,全部重新落入了秦國的手中。秦軍甚至一度達到了魏國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殺了6萬魏國軍隊,經此一戰,秦國以前所未有的勝利者姿態重新站在歷史舞台。秦獻公將戰爭中所收獲的領土,都封賞給了地主和舊貴族勢力,雙方的矛盾得到了緩和。只是秦獻公沒有料到,數年之後,一個名叫商鞅的人,徹底改變了這種現狀。而今日為了緩和矛盾而分封的土地,也成了多年之後改革運動中的最大障礙之一。

當然,此時秦獻公所獲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秦獻公獲取了對魏戰爭的勝利之後,周顯王賜予了秦獻公「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可謂名利雙收。兩年之後,秦國和魏國再次交戰,這一次的戰場在少梁。此次戰爭,魏國再次遭遇了慘敗,甚至連魏國的相國公叔痤也被俘虜。不久,秦獻公去世,即位的是秦孝公,轟轟烈烈的秦國變法就要開始了。

而遠在東方的魏國似乎感覺到了危機的到來,在秦獻公逝世的第二年,便將都城從山西的夏縣遷到了河南的大梁。

少梁之戰的勝利為秦國贏得了20多年的穩定,毫無疑問,秦孝公獲得了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壯大秦國。于是,有人論道︰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方之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