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一個成功的女政治家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後,秦國後方出現了一股極大的勢力——義渠國。義渠國轄地主要在今甘肅、陝西和寧夏一帶。它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從遠古起這里就活動著許多名稱不同、風俗各異的游牧民族。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說︰「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邽、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驪戎,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制約,這些眾多的戎、狄族,一開始發展極為緩慢,甚至到了春秋時期,尚處于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組織都較中原地區落後,但是其軍事力量卻不容小覷。

此之前的西周末年,犬戎(即獫狁)叛周,率兵南下,于酈山將幽王殺死。恢復周王室統治的周平王,因為懼怕狄戎,從此遷都洛邑(今洛陽)。

義渠之戎就在周室內亂的那一段時期內,宣布月兌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方國(都城在今寧縣城西北50里處的焦村鄉西溝村),即義渠國。義渠國建立不久,由于兵強馬壯,很快便出兵並吞了彭盧戎(在今甘肅鎮原彭陽和慶陽彭原)、胊衍戎(在今寧夏鹽池)、鳥氏戎(在今甘肅涇川、靈台)、郁郅戎(在今甘肅慶陽、環縣、合水)等地,疆域得到擴張。整個義渠國,東抵橋山,西達西海固草原,南達涇水,北控寧夏河套,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勢力空前強盛,並逐漸與崛起于渭水流域的秦國發生長期性的對抗。

平王東遷洛邑時,秦襄公因功被封為諸侯,岐山便是其封地。從此,秦國便負責全權剿除西方戎、狄。但是,此時的秦國在東方諸侯的眼中,和戎狄各族實際上並無多大差別。直到秦穆公時,在百里奚等人的輔佐下,秦國打敗了晉國,秦國的地位才得以一躍而起。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采取戎族大臣由余的計策,率領軍隊攻伐北地義渠,《史記》言︰「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秦國開始在西戎稱霸。

稱霸西戎後,秦國最大的目標便是稱霸中原,然而當時晉國強大,蜀地尚沒有被收入秦國的囊中,東出中原的路邊便被死死堵住了。秦國在幾次東征魏國而不得後,干脆調轉槍頭,向西北進軍,企圖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攻滅義渠國。

公元前444年,秦國率領10萬大軍,攻伐義渠。義渠國大軍兵敗如山倒,秦軍很快就將義渠國打得七零八落,甚至連其國王也被秦軍抓回秦國。義渠國百姓雖然喪師失地,但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他們在兵敗之後,吸取教訓,厲兵秣馬,養精蓄銳,14年之後,即秦襄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傾舉國之兵攻秦。秦國當時正在向東方魏國用兵,不料變生肘腋,無防備之下,大敗。義渠國大軍從涇北直攻到渭南,秦國喪失了面積廣大的土地。

自此,義渠國奠定了它東達陝北,西至隴西,北到河套,南達渭水的地理疆界,邁入了義渠國最為強盛的時期。

百余年之後,義渠國因為內亂,給了秦國可乘之機。秦國出兵平定了其亂事,于是義渠國臣服于秦國。當然這種臣服不過是權宜之計,在秦軍撤出義渠國之後,義渠國大軍很快便出兵偷襲。秦國無奈之下,再次于公元前327年攻伐義渠,並奪取了義渠國的郁郅城(今慶城),義渠再次向秦稱臣。

此時,秦國的戰略重心已經轉到了東方六國,決意問鼎中原。所以並沒有顧忌西方義渠國的動向,而是全力攻伐魏國。義渠國趁中原諸國混戰,于公元前318年背叛秦國,並在表面上向魏國稱臣,並趁著趙、韓、燕、楚四國與魏聯合攻秦的機會,在西方向秦軍發起進攻。

為了避免同時受到東方五國和西方義渠國的夾擊,秦國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拉攏義渠,希望義渠國能夠看清形勢。哪知義渠國早就有不臣之心,不但拒絕了秦國的「好意」,還趁勢進軍,大敗秦人李帛,將其數萬軍隊誅殺。無奈之下,秦國只能在平定東方合縱聯軍之後,暫緩進軍中原的計劃,重新審視與自己較勁了300年的義渠國。

公元前314年,秦國為了徹底地安定後方,為東征奠定穩固的基礎,調集20余萬大軍,從東、西、南三面進攻義渠,義渠國25城先後陷落,實力大減。但是秦軍明白,義渠國和100多年前一樣,再次步入了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養精蓄銳,徐圖進取的階段,只是這一次,秦國還會給義渠國同樣的機會嗎?

公元前306年,秦國在經歷變亂之後,昭襄王母宣太後攝政。

就在秦國大事初定時,楚國趁著秦國因內亂而無暇東顧的機會,圍困韓國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當時楚國十分強盛,東方六國要麼沒有實力,要麼不想與之為敵,整個天下,只有秦國有實力和心思向楚國用兵。于是,韓國屢次向秦國求助,希望他們能夠出面救援韓國。由于秦國剛剛穩定下來,宣太後與魏冉商議,不出兵,以免趙國等坐收漁人之利。

可是,屢敗屢戰的韓國,依然不肯死心,最終派出了號稱韓國智囊的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一到,便直接切中要害,言及當前韓國、楚國和秦國的局勢,認為秦國與韓國實則是「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關系。一旦打仗,韓國可以作為秦國的屏障和出山的通道,對于秦國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國家,如今韓國有難,秦國怎麼能夠不去救援呢?

尚靳說得有理,但是宣太後最終還是沒有發兵,究其原因,則是秦國剛剛經歷內亂,國力大損。此外宣太後還怕如果此去不勝,國內的反對派必會趁勢起兵造反,即便是勝利,對于眼下的秦國,也沒有半點好處可言。

不過,宣太後在答復尚靳之時,言語之間粗俗不堪,她竟然以自己的私房事舉例來說明秦國不願發兵的原因。

那些言辭對傳統儒生而言實在是不堪入耳,骯髒齷齪。甚至到了清代,官拜刑部尚書的王士禎還對其評論說︰「如此婬褻穢語,出于婦人之口,進入使者之耳,載入丹青史冊,實在令人憤慨。」

歷史記載,魏冉和宣太後羋八子雖然是同父異母的姐弟,但是他們之間,也有著不可告人的親密關系。魏冉在被封為穰侯之後,因為依靠著宣太後和擁立秦昭襄王嬴稷的關系,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為了更好地控制手中的權力,他還經常出入宮廷,與宣太後幽會。宣太後也正好樂于利用他,去打理秦國上下。

公元前304年,義渠國在經歷大敗之後,痛定思痛,終于與秦國修好,借以休養生息,宣太後也正在疲于應付對東方各國的戰爭,為了獲取穩固的大後方,宣太後和魏冉商議,決定讓義渠國國王來朝覲見,商談兩國聯盟修好的相關事宜。

恰逢秦昭襄王嬴稷加冠之禮,義渠國國王來到秦國,見宣太後雖早已為人婦、為人母,卻仍是美貌絕倫、傾國傾城、風姿綽約。義渠王很快拜倒在其石榴裙之下。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本來義渠國國王來到秦國,是為了與秦國修好,以便為義渠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贏得良好的環境和足夠的時間,最後實現昔日義渠國東西千里國界的輝煌。可惜義渠王從此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整日沉醉在與秦國宣太後的魚水之歡中,從此不顧宏圖大業。30年的時間一晃而過,義渠王的雄心壯志早就被與宣太後的個人感情所滅。秦國則利用這一段時間,四處攻伐。整個中原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方六國中,只有趙國還有實力能夠勉強和秦國抗衡。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國已經足夠強大,義渠國則在義渠王的任意妄為之下,日漸衰微。宣太後的目的似乎達到了,所以就在溫柔鄉中突然發難,扼殺了持續了30年的感情,將義渠王殺死于甘泉宮中。隨即,義渠國在秦軍的鐵騎下,很快敗亡,秦國歷時300多年,終于將義渠國徹底剿滅,並在義渠國舊地置隴西、北地、上郡。

宣太後與義渠王的恩怨就是如此。

宣太後和義渠王之間的這一段情緣,最終在宣太後的鐵腕手段下結束。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它的一段段過程以及過程最終釀成的結局,還有其貫穿始終的原因。恰如此次宣太後斬殺義渠王,實際上是沒有多大必要的,因為義渠王本已經風燭殘年,腦袋尚不清晰,何談保家衛國?那麼宣太後殺死年邁的義渠王又是何因呢?綜合各方面因素,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第一,義渠王已無利用價值。一開始秦國並沒有想要徹底地剿除義渠國,一來這麼多年,秦國嘗試了多次,在重創義渠國之後,他們總是能夠死灰復燃;二來,秦國忙于東方六國戰事,對于西方部落國家,一直都以安撫為主,特別是宣太後掌權之後,對于西方的控制更加嚴密,完全沒有必要去剿除之;三則是宣太後為義渠王生下了兩個兒子,希望他們能夠繼承義渠國的王位,更好地為秦國所用。因此,宣太後最後誅殺義渠王,關鍵之處就可能在于其兩個兒子身上,因為此後的歷史記載中,宣太後和義渠王所生的兩個兒子都不知所蹤,他們可能夭折,宣太後沒有了後顧之憂,又不能讓義渠王死後義渠國發生變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主動殺了義渠王,在敵方群龍無首之下,飛速剿滅義渠國。

第二,秦國擴張政策的需要。經過30年的奮斗,秦國不僅穩定了戎狄義渠國,而且還通過義渠王的無作為,而使得義渠國不斷衰退。反觀秦國,在東方不斷開疆拓土,攻城拔寨,天下雖大,卻已經沒有了勢均力敵的敵手,國內則不斷地發展生產,改革政治,招攬人才,國家不斷強盛。此消彼長之下,秦國和義渠國,早已經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對手了。此外,宣太後和義渠王其實是有感情的,否則十年之前,秦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將義渠國剿滅,然而這種感情又是不純潔的,它從國家的層面出發,和個人的感覺交織,讓宣太後享盡齊人之福的同時,也不斷忍受著心理上的痛苦。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但不論是假戲真做也好,還是真戲假作也罷,到了這個時候,都應該結束了。

第三,宣太後的個人原因。宣太後並不是一個專情的人,秦昭襄王嬴稷也知曉自己母親的秉性,只要不威脅國家社稷,他即使親政,也對其置若罔聞。因此,宣太後除了魏冉和義渠王之外,還有許多的男寵,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魏丑夫。歷史記載,自範雎入秦之後,為秦國定下「遠交近攻」的國際方略,秦國在東方的進攻,無論是政治上、外交上還是在軍事上,都一路所向無敵,這在引發了秦昭襄王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之後,激發了他誅殺外戚,重掌政權的意志和鐵腕。宣太後一家統治秦國40年,權力終于回復到秦王嬴稷手中,宣太後從此開始了頤養天年的生活。但是風燭殘年的羋八子,並沒有就此甘于寂寞,而是喜歡上了男寵魏丑夫,用感情上的充實來彌補其在政治上的失意。因此可以看出,宣太後之所以能夠在各方都游刃有余,實則是與其性格有關,她為了把握時機,徹底穩固秦國,不惜殺了跟隨自己30年,每日如膠似漆的義渠王。

如宣太後這般人,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女人,更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她以女人特有的美貌俘獲了秦惠文王的屢次臨幸,以女人的柔弱讓秦武王對其疏于防備,以女人特有的氣質,讓義渠王斗志盡消,她又以男人心目中女人柔弱、目光短淺、心胸狹隘、沒有野心等形象,在秦國的歷史舞台上出場,培植自己的勢力,扶持兒子秦昭襄王嬴稷即位,其後母以子貴,成為秦國呼風喚雨的人物。

當然,秦昭襄王嬴稷也是一個深諳韜晦之術的君主,他能夠在位56年,成就功名大業,為秦國開疆拓土,定然有其過人之處。

秦昭襄王自即位起,就對自己和母後宣太後 進行過對比分析︰自己年齡幼小,並非嫡出,在秦國比不上一般王子,所以並無威信,能力和經驗都十分缺乏;反觀宣太後,其有聰慧的政治頭腦,從後宮中一平凡女子一直走到太後的位子,乃至執掌國家大權,可謂玩弄權術于股掌之中,秦國上下罕見敵手。左右權衡之下,秦昭襄王乖乖服從宣太後的統治,也沒有想要親政的任何舉動。在這期間,更是大肆封賞魏冉等人,讓他們對自己疏于防範。

魏冉則因為掌握著國家軍隊,一度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但他卻對宣太後畏懼三分。因此,在秦昭襄王準備封賞王族時,魏冉毫不猶豫地將大權交到宣太後手上,因為他認為只有宣太後掌權,自己的地位才可確保。

于是,秦國在宣太後和魏冉的操縱下,將宣太後與秦惠文王嬴駟的另外兩個兒子︰公子巿和公子悝,提到了儲君的位置。這就大大地削弱了秦王的實際權力和威信。當然,秦王仍是秦國唯一的君主,雖然宣太後控制著秦國的實際權力,但是秦王的神聖性依然是不可侵犯的。因為秦王畢竟是秦國名義上的君主,只有確保他的權威,秦國才能夠政令嚴明、上通下達,國家才能夠井然有序。特別是在對外戰爭中,秦國只有一個君主,才能夠保持秦國軍事命令的單一性,秦國軍隊才能夠感覺到是在為秦國賣命,而不是為太後一家賣命,打起仗來才會所向披靡。

秦國宮廷的這些微妙關系,宮廷內外皆一清二楚,只是他們似乎形成了某種默契,習慣了秦國由宣太後執掌政令、昭襄王作為代表的政治形態,以及魏冉執掌軍權以及臣下各自盡忠職守的政治運行方式。因此可以說,秦國能夠有當日的局面,是宣太後、魏冉、秦王以及廷下眾臣相互配合的結果。等到秦國由亂到治、由弱變強,秦昭襄王嬴稷積累的實力足夠強大時,秦王才決定剪除宣太後家族集團的勢力。

秦王雖然毫不猶豫地對舅父魏冉出手,但是對于宣太後,他只是剝奪了其政治權力。宣太後的風流韻事,他並沒有去管,或許這應該算是權力與私情的一種妥協。

甚至宣太後到了大病不起,即將「香消玉殞」之時,還念念不忘地要魏丑夫為其殉葬。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听聞宣太後竟然要讓自己殉葬時,魏丑夫十分不甘願,所以他主動走到宣太後處,希望通過游說,能夠讓她打消讓自己殉葬的決定。

魏丑夫對于關乎自己性命的事情,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還找了大臣庸芮幫助其向宣太後 進言。庸芮一到宣太後寢宮,便直接問宣太後道︰「人死後,是否真的會下地獄或者上天堂?是否人的魂魄能夠不散失?」

宣太後一直是個實干家,加上她並沒有模清其意圖,對于庸芮此問,便直接回答說,依照本宮的估計,或許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靈魂一說,人死如燈滅,塵歸塵、土歸土。

庸芮聞言,淡然笑道︰「如果人死後是沒有知覺的,那麼太後此舉,豈不是白白犧牲了心上人魏丑夫的性命?假如人死後是有知覺的,那麼太後試想,先王(秦惠文王)這幾十年來,應該一直怨憤著您,他死後的靈魂必定日日想著有朝一日您能夠去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太後如果不幸,去了陰間,向先王補過還來不及,哪還有機會跟魏丑夫纏綿悱惻,哪還有膽量在外面行風流之事呢?萬一讓先王發現了這個魏丑夫,豈不是意味著他要承受紅杏出牆的慘事,而給太後惹出大麻煩來?相信到時您和魏丑夫都會有麻煩。」宣太後一想,果然很有道理,自己都要死了,何苦還要拉著一個無辜的人為自己殉葬呢?于是應道︰「你說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說的辦。」(《戰國策‧秦策》)

魏丑夫虛驚一場,終于平息了太後讓他殉葬的心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