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遼東局勢

作者︰鶴城風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轟轟烈烈的文壇論戰結束了。

結果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江南,又很快傳遞到了天下各處。

其所帶來的影響,應該很快就會爆發。

左夢庚、劉宗周、黃宗羲等人沒有任何喜色。

因為他們明白,這一次論戰的獲勝不過是一個開頭罷了。

儒家把持天下思想和輿論數千年,早已根深蒂固,並不缺少為其搖旗吶喊的人。

甚至可以說,在這些人里面,張采和復社都算是比較進步的了。

當那些腐儒們看到劉宗周的「實用學」時,一定會暴跳如雷,然後跳出來對他口誅筆伐。

這是不能回避的爭論,而且一旦要贏。

正所謂道義所在,義不容辭。

只有通過這樣的辯論,才能夠把真理更好地傳達出去。

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左夢庚這邊是十分歡迎這種爭辯的。

當天,結束了南京之行,眾人離開秦淮河,回到船隊當中,啟程北返。

至于王思儀贏來的東園,徐胤爵裝死,左夢庚等人也沒有開口索要。

不是要不來,也不是怕徐胤爵賴賬。

園林是死的,永遠都放在那里。

將來再下江南時,園林的主人是誰可就不一定了。

船隊即將駛入長江時,後面一艘小船飛速追來。

「念台公、太沖兄,小弟尚有諸多不解之處,懇請追隨賢達左右,沐聆聖道,還請應允。」

陳子龍爬上船,鄭重施禮,說明了來意。

如果說在松江府時,劉宗周的講學還只是給他打開了一扇窗的話,那麼南京城的論戰結果,終于令陳子龍堅定了決心。

他赫然發現,以往志同道合的復社朋友們,在學問一道的認知上,竟有如許不足。

既然如此,為了在道學一途上更有進益,為何不向更好的人請教呢?

至于因此會和復社朋友分裂,陳子龍是不在乎的。

他只一心求道,倘若朋友們因此而和他疏遠,那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黃宗羲很喜歡這個意氣昂揚的同輩,問道︰「人中能舍得江南的家業?」

陳子龍拍拍胸膛。

「家父遠在京師為官,不需侍奉。小弟雖有一妻,然河東獅吼之威……哎……」

陳子龍三年前成親,妻子是湖廣寶慶府邵陽知縣張軌端之女。

這位可不是善茬。

陳子龍和柳如是的愛情,就是被她攪和黃的。

一直到後來生不出兒子繼承香火,才不得不忍受陳子龍納妾。

陳子龍一連納了三妾,最終才由最後一位妾室沈氏生了兒子陳嶷。

如今的陳子龍新婚未久,可也看的出來,和張氏的感情已經出現問題了。

恐怕要追隨劉宗周、黃宗羲求學,未必沒有躲避家事的關心在其中。

陳子龍是個好面子的人,不願意就家事多說,忙道︰「對了,彝仲與小弟同心,也欲追隨念台公。只是其夫人即將生產,不良于行,彝仲不得不返回家中照料。彝仲有言,待妻子生產事畢,將攜全家北上,還望念台公有教無類。」

誰也不知道,夏允彝這個即將要出聲的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完淳。

不過對于夏允彝的才學和人品,大家還是非常欽佩的。

這樣的一個人才都要來投奔,足以證明他們正是希望所在。

船隊到達揚州的時候,有情報部的人迎頭趕來,送來了兩份情報。

「參座,部長說這兩份情報十分重要。」

左夢庚打開一看,兩份情報居然全都來自于遼東。

一份是朝廷的,一份是後金的。

後金方面,黃台吉開始對八大貝勒議政的局面動手了。

他力壓眾意,建立了六部。

給出的理由是要和大明分庭抗議,因此在儀制上要迎頭趕上。

既然建立了六部,黃台吉稱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不過情報部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黃台吉的野心上,而是在這六部尚書的人選上畫了圈。

左夢庚仔細一看,好家伙,竟然全都是後金的年輕一輩。

己巳之變,讓黃台吉第一次接觸到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並且非常羨慕。回到遼東後,他積極向寧完我請教。

最終,在寧完我的建議下,秉承著「參漢酌金」的原則,黃台吉設立了六部。

六部的職能劃分,基本上和大明一樣。而總領六部的人,則為後金貝勒。

但貝勒總領並不管實務,六部的真正執行者為承政。

承政由黃台吉任命,並且只听命于他,不接受本部貝勒管理。

這一舉動,實際上架空了貝勒在六部的實權,讓黃台吉往皇帝集權的方向又跨近了一步。

黃台吉任命的承政,全都是後金年輕一代。原本的貝勒們,權力正在衰退。

看到這里,左夢庚有些明白情報部的意思了。

他思來想去,在莽古爾泰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然後交給了情報人員帶回去。

另一份情報,則引起了左夢庚的重視。

自從一月份到遼東走馬上任後,孫承宗積極準備,同時降服了祖大壽。

完成了初步部署,孫承宗開始了他的策略。

然而到了朝廷那里,孫承宗的計劃卻被修改了。

孫承宗的本意是加固錦州一線的防御,然後由朝廷提供軍費,待練出精兵後,再圖謀進取。

可這個計劃報上去,急功近利的崇禎顯然很不滿。

內閣首輔周延儒洞悉崇禎心思,一心謀取聖眷的他開始亂來。

後世說起大凌河之戰,對孫承宗批評的聲音非常多。更有人以此來評價孫承宗徒有其名,是導致遼東局勢惡化的元凶。

可只要認真鑽研史料就會發現,大凌河一戰孫承宗其實有點無辜。

首先修築大凌城這件事,可能不是孫承宗的主張。

大凌河之戰的開端,源于孫元化和遼東巡撫丘禾嘉的建策。

孫元化的意見是,撤銷各個島上的兵力,移駐到山海關外,並相機收復廣寧、金州、海州、蓋州。

史料里的記載,這個建策非常粗略,似乎讓人有些模不著頭腦。

如果將其形容為縮回拳頭、再打出去,更容易理解。

遼東巡撫丘禾嘉則建議用海島之兵,收復廣寧、義州、右屯三城。

兩大巡撫意見相左,兵部尚書梁廷棟拿不定主意,自然要咨詢孫承宗。

孫承宗是怎麼說的呢?

史料記載,孫承宗言︰右屯城已隳,修築而後可守。築之,敵必至。必復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錦州。錦州繞海而居敵,難陸運。而右屯之後即海,據此則糧可給,兵可聚,始得為發軔地。

後世研究歷史的人,多以這段話來斷定,修建右屯和大、小凌河城是孫承宗的意思。

可是對孫承宗這段話做一個細致分析的話,是這樣的︰

第一,廣寧、義州,暫且不修;

第二,右屯重要,距海較近,便于運糧,應先築守。但修築右屯,敵軍必來爭。

第三,為保右屯,還要修小凌河城與大凌河城,以成為其犄角。

第四,大凌河城、小凌河城、右屯衛城、錦州城,以及松山、杏山、寧遠縱串連接,加強寧錦防御體系。

當上司提出了一件很難辦、並且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時,身為下屬不想去做,該怎麼阻止呢?

孫承宗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令人會心一笑?

只可惜,這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國政大事,並不能令人笑的出來。

孫承宗踫到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上司,他的辦法沒有成功。

廷棟力主之,于是有大凌河築城之議。

于是,修築大凌河城的決議,在朝廷里被通過了。

這件事真的是梁廷棟的主意嗎?

另有一份史料,可以證明孫承宗的無辜。

大凌河之戰後,兵科給事中孫三杰上了一份奏疏。

延儒首據揆路,欲用其私人孫元化、丘禾嘉而無術,則屬梁廷棟藉破格用人之說,以為先資。明知元化、禾嘉無功,而冒節鉞,不足服人,則設為復廣寧,圖金、復、海、蓋之議。既而一事無成,懼干嚴譴,于是密主大凌之築,聊以塞責。奉舉國之精銳,付之一擲。第罷樞輔孫承宗以結其案,而丘禾嘉忽焉山、永,忽焉京卿矣!延儒之月兌卸作用,何其神也!

這份奏疏里,直指周延儒、梁廷棟、孫元化、丘禾嘉等人的責任。

甚至從這份奏疏里,可以看出孫元化為何會被崇禎處死。

恐怕並非他招攬的東江鎮叛變那麼簡單,孫元化在大凌河之戰里的作為應該也是一項罪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