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春耕,篷勃的生機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被犁鏵翻轉過來的黑色土層,在中午太陽的溫暖下,發散著絲絲蒸氣,在老何頭兒看來,是帶著挑逗的味道。

軍隊已經犁完地,帶著耕牛和戰馬去了別的地方。老何頭兒抬頭瞭望,視野中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田地。

五十畝土地,都是他家的。他這個從北直隸剛剛移民過來的百姓,曾經在忐忑中憧憬,現在全部成真,簡直和做夢一樣。

而且,種了這麼多田地,賦稅只有三成,相當于十五畝是給官府種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沒有遼餉,也不太擔心年景不好。官府按收成收賦稅,折算成銀子和遼鈔也成。可不象內地,顆粒無收也少不了一文錢的地租和賦稅。

看著,望著,老何頭兒竟忘了該回家吃飯,滿心里盤算著怎麼種好地,一年就能吃喝不愁,把新家徹底安定下來。

順著田間小路,走來了一個中年人,濃眉方臉,眼角一道小疤,笑起來也不顯得凶惡。

「何老哥,該家去吃飯了。」中年人大聲招呼著,打斷了老何頭兒的胡思成想。

老何頭兒把杵著的鋤頭扛在肩上,笑著回應道︰「是陳兄弟啊,這就走,一起回村啊!」

陳元宗駐足等了一會兒,等老何頭過來,才一起邊聊邊向村子走去。

「陳兄弟呀,你是這遼東的老人兒,該種啥,怎麼種,還得多指點。」老何頭兒客氣地說道︰「要不,可瞎了這麼好的田地。」

陳元宗是去年逃出建虜統治區的剃頭遼人,被安置到了復州。雖然誤了春耕農時,但秋收卻是參加了,對各種作物的收成都有所了解。

「老秦哥客氣了,俺可算不上老人兒。」陳元宗謙遜地說道︰「但要說種什麼,還是有自己的打算。老秦哥願意听,俺就說道說道。」

老何頭兒趕忙說道︰「怎麼會不願听?你說,俺都牢牢記著。」

陳元宗笑了笑,說道︰「今年俺家也是五十畝田地,主要是沒大牲口,沒敢多要。俺打算用一兩畝地種菜,平常能吃。秋天的時候,收的蘿卜白菜存窖里,再腌上一些,冬天也有的吃。」

老何頭兒連連點頭,這和他的打算差不多。

陳元宗繼續說道︰「再拿出兩三畝地,種花生和朝陽轉(向日葵)。剩下的田地,分成三份,種土豆、玉米和黑麥。」

老何頭兒沉默了半晌,說道︰「陳兄弟,你這麼安排,肯定有道理吧?」

陳元宗點了點頭,說道︰「花生和朝陽轉能榨油,逢年過節炒個菜,家里用著方便。」

「那為啥不種豆子?」老何頭兒疑惑地問道︰「還有,在遼東種不了麥子嗎?」

陳元宗耐心地解釋道︰「豆子和麥子也能種,但卻不保收成,主要是這些年的天氣是越來越冷,化凍晚、下霜早,種下去就怕白辛苦。」

「土豆和玉米,還有黑麥,是最適合遼東的。」陳元宗繼續說道︰「去年的年景不算好,可這土豆的產量,也沒下過每畝千斤。玉米和黑麥的收成,也說得過去。」

「年景不好,還能收千斤?」老何頭兒表現出了足夠的驚訝。

陳元宗呵呵一笑,說道︰「年景好的話,兩三千斤也是有的。你想啊,要是風調雨順,一年的收成,足夠兩年嚼裹。今年打個好底兒,明年再想種別的,可就不用太擔心了。」

「原來是這樣。」老何頭兒眼楮亮了,深以為然地用力點頭,「今年剛安家,確實要打個好底兒,有個好開頭。」

陳元宗笑著說道︰「官府也是這樣指導,都是為了咱們好。玉米的產量不如土豆,可除了能吃,軸子還能燒火,秸桿能喂牲口,用處比土豆多。」

老何頭兒捋著頜下胡須,笑道︰「玉米的味道不錯,貼餅子煮粥,都好吃。土豆也好,能當主食,也能炒了拌了當菜吃。」

新移民剛到遼南,最先接觸到的吃食,便是玉米和土豆。

對他們來說,這是新奇的東西,味道挺好。而作為官府發放的主食,他們也很快就學會了各種做法。

「對了。」老何頭兒又想起了一個問題,開口問道︰「按收成繳納賦稅,每年秋收的時候,官府還派人來稱量不成?」

陳元宗看了老何頭兒一眼,笑著說道︰「這個官府上應該講明白的,象你想的,到老百姓家的地頭上稱重收賦稅,那得多少人,得多麻煩?」

老何頭兒有些不好意思,嘿然笑道︰「定是俺听漏了,還得麻煩陳兄弟給說得明白點。」

陳元宗把鋤頭換了個肩,說道︰「軍屯的田地,幾十萬畝也有了。每年的賦稅,是按他們的平均產量從老百姓手里收取。」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官府還有規定,新領到田地安家落戶的,三年之內,軍屯的平均產量再降一成。也就是說,賦稅應該比百姓實際的產量要少收。」

「也就是說,百姓把田地侍弄得好,收獲得多,也不用多繳賦稅?」老何頭兒琢磨出了門道兒,眼楮亮了起來。

陳元宗笑著點頭,說道︰「那就看你是不是莊稼里手,種地是不是賣力,是不是精心侍弄了。憑本事兒多收的,都是自己的。」

老何頭兒抿嘴微笑,雖未炫耀,可臉上的神情,卻再明白不過,肯定是把好手,對種地有著充足的信心。

軍屯的田地不能說不用心耕種,但老百姓要真用心真賣力,在精耕細作方面,肯定要超過軍屯。

而官府定下這樣的章程,一方面減少了工作量,不必每家核驗產量;另一方面,也是惠民之政,更能激發百姓的熱情和積極性。

正如陳元宗所說,能不能多收少交,就看個人的本事兒。要是懶漢,想著按收成繳賦稅,幾十畝地好歹也能給自己留點,那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相對于明朝固定的賦稅,這樣的政策很靈活,對老百姓也是友好的,給老百姓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間。

兩人聊著進了村子,路上便分了手,各回各家。

老何頭兒進了自家院子,女兒桂花便聞聲出屋,埋怨道︰「爹,怎麼這麼晚回來,人家都急得要去找你了。」

對于女兒的埋怨,老何頭兒笑著擺了擺手,問道︰「你哥呢,還沒回來嘛?」

桂花說道︰「去縣上拉種子糧,除了趕路,還要裝車,哪有那麼快?」

老何頭兒點了點頭,說道︰「反正有管飯的,那咱們就先吃。」

桂花打來洗臉水,老何頭兒洗漱了一下,便進屋和女兒坐在小炕桌旁,邊吃邊說著閑話。

原來還有些埋怨桂花非要跑到遼東來,如今算是塵埃落地,心落到了實處,老何頭兒就只剩下了高興。

桂花卻有點小糾結,盡管生活算是安定下來,可那幾個姐妹,卻只有同村的一個能常見面兒。

「要是想的話,春耕完就抽空去鎮上看看。」老何頭兒心情一好,對女兒也寬松起來,說道︰「那個姓吳的女人,你不說是在鎮上當官兒嘛?這也是因禍得福,不是在遼東,哪有女人作官的道理?」

「女人怎麼了?」桂花不服氣地說道︰「吳姐識文斷字,比很多男人都厲害呢!」

除了吳姐,還有小琴,也是和桂花共患難,極為要好的朋友。就是老爹不說,桂花也想著去看看她們呢!

「村上的老趙家那個兒子……」老何頭兒試探著想開個頭兒。

「爹——」桂花沒等老爹說完,便一推飯碗,嗔惱地拉長音制止。

「好,好,先不說了。」老何頭兒也是無奈,但心里卻還美滋滋的。

在村里,因為有個未嫁的女兒,有單身男丁的家可是盯得眼都直了。

自家的女兒如此稀罕,老何頭兒也不打算隨便嫁出去,可要好好挑選,不能讓女兒嫁出去吃苦。

桂花到了新天地,看到了新氣象,才不想著隨便嫁人,從此沒了自由,窩在家里生孩子做飯呢!

吳姐多好,是個官兒呢!小琴也不錯,自己打工掙錢,也不用靠別人養活。

桂花憧憬著,羨慕著,雖不是很清晰,多是在想象,但她的人生,恐怕再也不會象在內地時那樣。

…………………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關系到一年的收成,不僅是百姓的希望,也是東江鎮穩定和發展的關鍵。

毛文龍、陳繼盛、郭大靖等人都出動,分別在各州巡察,監督春耕的落實情況。

春風拂面,乍暖還寒的初春,萬物復蘇的勃勃生機,令人也感到振奮和舒爽。

蓋州,作為新近佔領的地盤,也是最可能發生戰事的地區,大半的田地都是軍屯。

軍屯的田地除了要作為賦稅的標準,還要承擔起大部分軍需。所以,除了土豆、玉米、黑麥外,豆類、苜蓿、花生、蔬菜等等,也有大面積的種植。

好在有了玉米,馬匹的精料不再全指望豆類。自耕自種的產量或許不高,但也基本上不需再外購料豆。

持兵為兵,荷鋤為民。東江鎮依然是兵民合一的體制,通過輪戍,最有效地利用人力,戰斗生產兩不誤,使東江鎮始終擁有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

後世的郭大靖連鋤頭都沒模過,但融合了古人的記憶,他在農耕上也能算得上一把好手。

沈大龍跛著腳,嘴里吆喝著,趕著耕牛在前,郭大靖扶著犁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犁鏵劃開黑土,在一眼望不邊的田地里,犁出一道道筆直的波浪。

這數萬畝的田地,被劃為榮軍農場,專門安置傷殘的官兵及其家屬。趙大龍從原來的村遷出,定居在附近的村中,成為農場的場主。

按照優軍的政策,農場不交賦稅,所得全歸耕作者所有,按照各家的人頭平均分配。

為了照顧傷兵及軍屬,耕牛和駑馬也優先配給了農場,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勞動量。

「老沈哪!」郭大靖一邊扶著犁走,一邊對沈大龍說道︰「這個農場要經營好,可不是光種地就成的。養雞鴨養羊,甚至是養牛養馬,要把這大片的土地利用好。」

沈大龍點著頭,搖著鞭子,笑著說道︰「俺和大家也商議了一些辦法,可和大人的見識不能比,還得大人多加指點才是。」

郭大靖緩緩說道︰「既是不交賦稅,東江鎮也不差農場這點糧食。我建議農場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種經濟作物,比如花生、向日葵、芝麻,能榨油賣……」

「建個磚窯,挖土燒磚建房,留下的大坑改建成水塘養魚,又能借著水塘養鴨鵝,每年挖塘泥還能肥田……」

「糧食禁止釀酒,但土豆卻不禁止之列,你們可以請師傅、建酒坊,蓋州的駐軍最多,光是軍隊的消耗,就能賺個缽滿盆滿……」

「關鍵是把人都調動起來,不管男女,各有各的活計,都能創造價值,農場想不富起來都難。」

沈大龍用心听著,連連點頭,開心地咧開了大嘴。

從溫飽到小康,從單調的農耕轉向農林牧副漁,再到榨油釀酒等多種經營。這不僅是富裕之路,更能活躍地方經濟。

現在進行多種經營,有著諸多的便利條件。

新安置的移民,在頭一兩年,多數會種植土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了心里不托底,要保證全家能吃飽。

經過一兩年的積累,在吃的方面攢下底子後,百姓們才會轉向經濟作物,以求賺更多的錢。

這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所必然經歷的階段,但在內地,百姓們卻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試想,交完賦稅只能勉強吃飽,哪還有心思和膽量去種經濟作物?只能是先填飽肚子再說了。

榮軍農場就更有條件搞農商聯合體了,就象郭大靖說的,不用交賦稅,人又不多,一半的田地種植糧食作物,就足夠吃了。

當然,榮軍農場也不是一點賦稅都不交。但那點賦稅象征性的意義更大,和總產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大環境中,隨著土地的不斷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不斷提升的。對于油、酒、肉蛋等的需求,也會不斷提高。榮軍農場的農副產品,不愁賣不出去。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