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字文 弟子規

劉襄批閱了三天的呈文,才算把積累下來的政務處理的差不多,有時間思考一下蒙學教材的問題了。

一提古代開蒙,三、百、千、千自然而然的浮上心頭。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現代的小孩大部分都背過其中之一,就算沒背過,也知道這些是什麼。

但漢代沒有這些啟蒙的文章。

漢代開蒙主要是用《說文解字》和《爾雅》,這兩個相當于現代的字典,不押韻,不方便記憶。

好點的族學,會教《急就篇》、《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等等。

劉襄如果想要真正的留名蒙學,提升自己的聲望,就不能只是以官方的名義辦學,必須得在教材上留下名號。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抄唄。

三字經里面,後世的典故太多,現在拿出來不合時宜。百家姓他小時候沒背過,只記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什麼什麼,蔣沈韓楊,後面的就更不知道了,而且,漢代的時候排姓氏,肯定劉姓第一啊,修訂這玩意太麻煩了。

還是抄千字文吧,這個他小時候真背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嘛,押韻,瑯瑯上口,跟兒歌似的,順著就能背下來。

還記得小時候,如果中間哪句忘記了,就得從頭捋一遍,然後就能想起來了。

千字文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之中,挑出了一千個不重復的字,編纂成文的,對仗工整,條理清晰,平白如話,易誦易記。

成書時間離漢末不遠,沒什麼後世的典故,不用過多修改。

而且文采斐然,適合裝逼。

劉襄不是想混個才子的名號,他只是想扭轉自己粗鄙武夫的形象,這幾年光打仗了,武將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不好,會被士人鄙視。

他要豐滿自己的人設︰家學淵源,文采斐然,因為世道亂了,迫不得已棄文從武,征戰幾年,武運昌隆,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允文允武,文武雙全。

這樣才能讓大部分的士人從心里接受他,特別是寒門子弟,會把他當成自己人,甚至是偶像、榜樣。

因為他真的出身寒門,原身他爹也是真的有才名,只是離世太早,又生活在幽州邊郡,才名未能彰顯于世。

這樣的人設,會幫助自己聚攏人心。

好處這麼多,不抄是傻子!

他拿過竹簡、筆墨,興致勃勃的默寫千字文。

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始,一句一句往下寫,不得不感嘆,兒時開蒙的記憶,真的能記一輩子,後面小學、中學的知識,其實大部分都還給老師了。

當寫到「布射僚丸,嵇琴阮嘯。」的時候,這句不對,不能留。

這句話的意思是呂布擅長射箭,宜僚擅長玩彈丸,嵇康擅長彈琴,阮籍善于撮口長嘯。

宜僚他想不起來是誰了,但呂布是這個時代的,嵇康和阮籍都是竹林七賢之一,現在還沒出生呢。

寫出來當預言故事嗎?

還有下一句「恬筆倫紙,鈞巧任釣。」

蒙恬發明毛筆,蔡倫改進造紙都沒問題,可馬鈞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現在還小,有可能還沒出生。

不能留。

對這兩句起總結作用的「釋紛利俗,並皆佳妙。」自然就不能有了。

與前幾句對仗的「毛施淑姿,工顰妍笑。璇璣懸斡,晦魄環照。」也不能留。

後面的幾句到是沒什麼問題,其實也只剩下六句了,一口氣寫完,以「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收尾。

全篇九百六十個字,說千字文,也不算什麼錯誤。

劉襄準備用它作為啟蒙的文章,再輔以說文解字、爾雅和簡單的加減法,作為蒙學教材。

想了想,覺得有點少,但他不喜歡《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只留下了《急就篇》。

《千字文》、《急就篇》和加減算術,確實有點少。

干脆自己再抄一篇。

小時候長輩推崇傳統文化,他上小學之前沒少被封建糟粕禍害,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什麼的,沒少背,要不是年紀到了,該上學了,他都快開始背誦四書五經了。

別人家的小孩哭著喊著不想上學,他背著小書包歡歡喜喜的奔向了學校的懷抱,小學生活,太舒服了。

因為上學了,要接受系統的現代教育,家里的長輩便不再干擾,怕影響學業。

像什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呀,「在親民」呀,「在止于至善」呀,都只是听過,並沒有真的去了解。

但《弟子規》他可是真的背誦過,也因為背不下來,而被打過。

記憶深刻啊。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起個頭,他就能往下背。

這都是疼痛換來的,能記一輩子。

劉襄揉了揉,決定把《弟子規》加進去。

這篇文章挺有用的,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處世、求學時應有的禮貌。

知禮總是沒錯的。

懂禮貌的小孩,招人稀罕。

兩篇文章加起來兩千字多點,分了兩卷竹簡,總重六七斤。

他這是小卷,大卷一般能記載兩千字左右,一卷大概重五斤。

在古代,知識很有分量,讀書人也是很有力氣的,書簡真的比刀劍沉,掄起來能砸死人。

所以說,《論語》別名「掄語」,是有事實依據的。

劉襄背負著能當武器的知識,出宮向書城而去,他要去找蔡邕,一是請老丈人幫忙斧正,看看有什麼不合時宜的地方。

二是想讓他寫個範本,這可是書法大家,蔡伯喈的手書,極受世人推崇,有他的字做範本,不但能吸引蒙師,而且能讓蒙童從一開始識字就接觸正體,好處很大。

當然不可能給每個孩子發個蔡邕的字帖。

是他寫個範本,讓蒙師抄錄,然後再教給學生,讓那些蒙童在沙盒中練字。

現在沒有印刷術,劉襄沒辦法給每個學生印刷教材,那太奢侈了。

他不是沒想過把印刷術「發明」出來。

可是,印刷術的關鍵不是雕版也不是活字,而是油墨和紙張。

光發明個印章有什麼難的?

真正難的,是能夠承載印制的柔韌紙張和便宜的油墨。

東漢的紙,屬于草紙,粗糙、脆弱、發黃、散墨,畫畫還行,水墨畫的很多意境,其實就是紙張散墨留下的歷史原因,咱們的祖輩反而把這個缺點玩成了藝術,真牛逼!不服不行。

這樣的紙,字跡不清晰,難以用來書寫,也不容易保存,更別說印刷了,拓印的時候太容易損壞了。

還有油墨的問題,漢朝有油墨的前身,印章用的印泥就是,可那玩意不便宜,大規模印書成本不低。

所以印刷術屬于技術上能達到制造要求,但推廣上,問題重重,他也在改良紙張,可效果不好。

技術難以落地,跟沒有一樣。

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字文 弟子規免費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