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狐尾山上,山寨的正大廳內。
大頭領張化,二頭領張干,正在商議著,下一步招兵買馬的事情。
張化、張干是親兄弟。
雖然說是親兄弟,卻長得一點也不像。
兩人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孔武有力、威武雄壯,渾身漆黑,滿臉須發。一個卻精瘦短小,滿臉白淨、光頭無須。
張化身高九尺,魁梧壯實,面黑如漆。
整個臉上,頭發胡須連成一塊,幾乎看不見臉面,渾身上下,覆蓋著一層又長又黑的體毛。
咋一看,就像是一頭凶猛威武的大黑熊。
只剩那兩只銅鈴般大,來回轉動的大眼珠,讓人感覺到,這還是個人類。
所以,江湖上人給他起了個名號,叫賽黑熊張化。
張干則身材短小精干,頭上光亮,沒有一根頭發。
不但頭上沒有一根頭發。
臉上也是光禿禿的,沒有一根胡須。
連眉毛,都沒有一根。
所以,整張臉上,看上去,永遠都是發青。
顯得十分的猙獰、恐怖。
加上他為人凶殘,出手狠辣,早年行走江湖,殺人無數。
江湖上也送了他一個外號,叫做地獄雷公張干。
張化、張干兩兄弟,從小父母雙亡,被一個雲游道士收養帶到者座狐尾山。
這名道士是個世外高人,道號星雲道長。
武藝高強,尤以一手霹靂刀法,一手武當奪魂劍,聞名江湖,威震武林。
二人從小跟隨星雲道長學武,都練得一手好功夫,有萬夫不當之勇。
張化擅長刀法,盡得星雲道長真傳。
一柄大刀重六十八斤,勢大力沉,威力無比。
刀法更是變幻無窮,讓人防不勝防。
江湖上已經是罕見對手。
張干則以一手刁鑽、凌厲的武當奪魂劍法,威震武林。
尤以出劍快,下手狠辣,聞名江湖。
許多武林成名人物,往往還沒來得及出招,或者剛剛拔劍,還沒有刺出,就已經死在他的劍下。
而且,武林傳聞,張干出手,從不留活口。
江湖中,死在張干劍下的英雄好漢,不計其數。
二人原來一直跟隨道士,在狐尾山上學武修煉,後來,道士死後,兩兄弟便下山,游走江湖。
幾年下來,兩兄弟便干下了幾件大事,威震江湖,名噪一時。
其中,有兩件大事,至交仍然被江湖中人,作為酒後閑話,津津樂道。
一件是張化、張干兩兄弟,在酒店喝酒時,听說知府的小舅子,欺負、調戲民女,被女子父母怒罵後,竟然與家丁一起,將女子父親、母親活活打死。
然後,還將那女子強行擄掠回家,進行糟蹋。
女子不堪受辱,含恨上吊自殺。
張化、張干听後,氣得破口大罵。
張化更是胡須倒卷,眉毛直豎、怒發沖冠。
張干吃虧在沒有頭發、胡須、眉毛,沒有怒發可以沖冠。
也沒有辦法直豎眉毛。
想吹胡子瞪眼楮,卻沒有胡子可吹,只能干瞪著眼楮,連摔十幾只酒碗。
摔的店老板臉色一陣發青。
當天晚上,張化、張干兩兄弟,便強行闖入知府小舅子家,將其全家大小二十六口,以及十二位家丁、護院,全部殺死。
又將這名惡棍的頭顱砍下。
還將他下面的物件,連根割下,塞在被砍下頭顱的嘴巴里。
然後將他的頭顱,含著那物件,掛在他們家大門上。
全城轟動。
百姓拍手稱快。
圍觀之人,絡繹不絕。
另外一件,就是上一任孟州縣令,得知張化、張干兩兄弟,與東京一位王姓朋友,一起外出游玩到了孟州城,正在孟州城內找喝酒。
便帶著幾十名兵將,趕到兩兄弟朋友的住處,想要緝拿他們。
結果反被張化、張干兩兄弟,還有他們的一個朋友,殺的死傷過半,落荒而逃。
如果換成別人,見官兵已經撤退,也就連忙跑路。
可張化、張干兩兄弟,卻是個真正的狠角色。
兩兄弟見官兵撤退,自己不但不跑,反而和他們那位朋友,三人發一聲喊,抄著家伙,追了上去。
一路追到孟州縣衙,在縣衙門口,將那位縣令斬殺在大門口。
又一口氣殺了十幾名官兵。
直到那些僥幸逃月兌,卻已經被殺得驚慌失措,嚇破膽的官兵,爭先恐後跑進衙門,關上縣衙大門,不敢再踏出縣衙半步。
張化、張干和他們的那位朋友,才發出一陣哈哈大笑。
隨後,張化便帶著他們的朋友,三人一起又上了狐尾山,並大肆招兵買馬,公開佔山為王。
張化、張干的這位朋友,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名人。
此人姓王,名慶。
是北宋末年起義軍領袖,「四大寇」之一,佔據淮西為王,擁有八座軍州,轄八十六縣之地。
後被宋江剿滅,渡江逃亡時,為梁山泊好漢混江龍李俊所擒,押解到東京,被凌遲處死。
王慶原本是東京開封府內,一名副排軍。
其父王砉,是東京有名的大富戶,為人刁鑽、刻薄。
專一打點衙門,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眾人都怕他,凡事都讓他些個。
據說,王砉早年從親戚家,奪得一塊上好風水陰地,葬其父母。
後來,妻子懷孕足月,王砉夜夢白虎入室,蹲踞堂西。
轉眼間,又有一頭雄獅闖入,一聲咆哮,將蹲踞在大堂白虎一口餃去。
王砉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一頭栽倒在床下。
半天才醒轉過來。
妻子也在此刻,生下王慶。
王慶自小頑劣,生性浮浪,不務正業。
到得十六七歲時,已是身雄力大,不喜讀書,專好斗瞈走馬,拜師習武,使槍舞棒。
一天到晚,與朋友喝酒練武,惹是生非,與人斗毆,經常將人打傷打殘。
王砉為了不讓兒子吃官司,
只得在背後,偷偷拿錢賠償,好話說盡,花錢消災。
眾人本來就懼怕他們父子,見有錢賠償,也都拿了錢走人,不再多做計較,任由他繼續去禍害他人。
王慶的膽量,也就越來越大了。
不過,那王慶因為一門心思,放在練武打架上,倒是讓他練出一身好武藝,一條槍棒在手,百十人近他不得。
那王砉夫妻二人,年過半百,只此一子,十分疼愛,自小憑他任性慣了,到得大了,如何拘管得住。
後來,把個偌大的家產,費得所剩無幾,王砉夫婦二人,愁的整日唉聲嘆氣,寢食難安。
王慶慢慢也覺得無趣,便去投軍,憑著自己的本事,在本府做了個副排軍。
總算有了一個正規的去處。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然是在軍營中,王慶卻依舊是爭強好勝,任性妄為。
一有錢票在手,便邀上一幫好友,三兄四弟,一起大酒大肉,吃喝耍樂。
若遇不如意之事,拔拳便打。
王慶雖然如此惡劣,卻有一點好,那就是為人慷慨,喜交朋友,講義氣,好打抱不平。
所以,在江湖上名聲很響,很多人都慕名前來,與他結交,稱他為兄。
張化、張干兩兄弟,也是听聞他的名氣,慕名前來與他相識。
後來,雙方感覺很聊得來,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王慶便與張化、張干兩兄弟,結為異性兄弟。
經常互相走動,交流槍棒,喝酒論江湖。
自從那次追官兵、殺縣令事件後,三人便成了官府的通緝犯。
知府到處派兵查找、緝拿他們。
張化、張干便邀請王慶,一起上狐尾山,佔山為王。
等待時機,扯旗起義,公開反朝廷。
這天,三兄弟因為考慮到,狐尾山兵力嚴重不足,如遇官兵大兵圍剿,雖然佔據有利的山勢,勉強可以抵擋。
但長久下去,終歸不是長遠之計。
將來起義舉事,此等兵力,也無法一展抱負。
張化、張干兩兄弟,有到過盤龍山,想與盤龍山合並,或者結為聯盟,卻兩次都被楊林拒絕。
直把張化、張干兩兄弟,恨得咬牙切齒。
一直在找機會,想要報復盤龍山,覺得楊林等人,太不講江湖義氣。
也太瞧不起他們兄弟。
王慶那天沒有去,張化、張干回來後,將事情告訴他後,依著王慶的性子,就要帶人去滅了盤龍山。
但張化、張干兩兄弟,卻認為狐尾山的兵力,與盤龍山相差太大了,只能等待機會智取,硬拼沒有勝算,勸住了王慶。
三人正在商議,如何招兵買馬,小頭領忽然上來稟報,說盤龍山頭領楊林前來求見。
「楊林親自來?」
「難不成是那件事被他知曉了?」
張干聞言,心里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