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十二章 內部決裂

「啟稟殿下,末將已經搜索整座晉王府,除去晉王妃、世子以及幾位側妃之外,並未見晉王蹤影,宋國公、褚黃門等人亦不知去向。末將看守不力,罪該萬死,請殿下責罰!」

李君羨抹了一把臉上雨水,急匆匆進入殿內,將搜索結果向太子稟報,心中難免惴惴。

看守晉王、蕭瑀、尉遲恭、褚遂良等人的侍衛皆是他自「百騎司」當中抽調的好手,盡是忠心耿耿、眼明手快之輩,卻不想晉王等人去平白消失……固然極大可能是王瘦石自不為人知的密道將這些人弄走,但無論如何都是他的失職。

眼瞅著天明之後就將定下君臣名分,太子成為新皇幾乎板上釘釘,結果卻出了這樣一樁大事,誰知會否遷怒于他?

晉王失蹤,勢必掀起波瀾,後果之嚴重非是他李君羨區區一個「百騎司」統領可以承擔。

換句話說,晉王一點舉兵起事,定要師出有名,而這個「名」自然便要編撰捏造太子之罪狀,而作為依附于太子麾下的第一號「鷹犬爪牙」,「百騎司」實在是再好不過的靶子,無論給「百騎司」扣上一個什麼樣的罪名,朝野上下怕是都樂見其成。

就連太子麾下所屬之官員,都未必願意替「百騎司」說上兩句好話……

到那時候,他李君羨豈不是要給太子抵擋第一波槍林箭雨?

他倒也不是不願意替太子擋,問題他除了粉身碎骨之外,什麼也擋不住……

李承乾一如既往的寬厚,溫言安撫道︰「將軍已經做得足夠好,事出意外,又豈能歸咎于將軍?孤非是刻薄之人,固然不能明察秋毫,卻也盡量做到獎懲分明,不必擔憂。」

「多謝殿下。」

李君羨放下心,又道︰「末將已經派人出城,沿著幾條主要的官道搜索,重點是春明門外直往右侯衛軍營的那條路,只要有人經過,必有痕跡,想必不久就會有消息傳來。」

晉王府內找不到人,這是情理之中,晉王既然已經自太極宮逃遁而出,顯然所圖甚大,不甘坐以待斃,逃回晉王府仍舊難逃圈禁之局。既然連帶著尉遲恭一起消失,自然是潛逃直奔右侯衛藏身軍中,無論是進是退,都可從容應對。

當然還是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更大,否則蕭瑀、尉遲恭等人豈肯隨他亡命天涯?

李承乾頷首,既然稚奴已經逃遁宮外,那麼不論他現在何處,都已經不重要,因為接下來稚奴一定會糾集各方勢力舉兵起事,企圖一舉殺入宮中,重演父皇當年「玄武門之變」之故事,于絕境之中逆而篡取。

兄弟鬩牆、手足相殘,這是父皇生前極力避免之事,如今卻已是箭在弦上,無從更改。

于志寧提議道︰「晉王所圖,人盡皆知,當將晉王妃、世子盡數扣押以為人質,使晉王投鼠忌器,有所顧忌。」

陸德明也道︰「不過此事不能大張旗鼓,否則有損殿下聲譽,可讓李將軍派遣‘百騎司’中心月復部屬秘密執行。」

李君羨︰「……」

娘咧!這種事情能做麼?讀書人也太缺德了!

無論如何,這種事都是要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一輩子的,甚至寫進史書里受到萬世唾棄!而且這種事不會有人在意是誰提議的,只會在意是誰干的……

這件事一旦做下,他李君羨不僅不能善終,怕是連子孫親眷都得跟著遭殃。

可他剛剛鑄成大錯,正是心虛氣短之時,也不敢在太子面前斥責這兩位讀書讀傻了的帝師,又想不出什麼言語反駁,只能求助的看向一旁面無表情淡然處之的房俊……

房俊輕咳一聲,緩緩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殿下當三思而行。」

于志寧、陸德明勃然色變。

尋常時候這句話大抵只是規勸做什麼事情要三思而行,什麼該干什麼不能干要弄清楚,但其實此言出自《論語》,接下來還有一句話「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然君子之所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為者,唯己利是圖耳。君子受命于天,成大事于己,任重而道遠,小人遇患而避之,無所得而不作,碌碌之無為矣。故君子者,擔當也,臨危而受命,攬責于己身,弗卻而諉之,必有大成」……

這根本就是指著他們兩個的鼻子罵他們是奸佞小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陸德明霍然起身,戟指怒斥︰「放肆!吾等受命于陛下輔佐太子,而今十余載矣,兢兢業業、夙夜難寐,只為不辜負陛下之信重、不耽擱太子之學識,豈是汝等佞幸之輩可以恣意侮辱?士可殺不可辱,如果這般,老夫當與你玉石俱焚!」

他本就距離房俊不遠,身量瘦高,此刻站起戟指怒罵,手指頭差點杵到房俊鼻子上,口水沫子已經噴到房俊臉上……

于志寧也怒不可遏︰「無知小輩,自以為得勢卻狂妄自大,自古以來行大事者不拘小節,似你這般滿口正義的蠢貨只會耽擱殿下前程,將大唐江山陷入危難之中,沽名邀直,著實可惡!」

口中呵斥,卻站起身向後退了一步,他素聞房俊脾氣暴躁,連令狐德棻那樣德高年韶的長者都敢打,又豈會懼怕他于志寧?萬一于此間被房俊毆打一頓,或許身體無礙,但一輩子的名聲盡毀,顏面盡失。

值此緊要關頭,太子又怎會為了他于志寧的顏面去懲戒房俊?

一念及此,心頭怒氣愈熾三分。

想他于志寧自太子冊封之日便任職東宮,十數年來可謂嘔心瀝血、兢兢業業,結果到頭來非但被一佞幸小兒佔據了整個東宮的主導,甚至就連遭受折辱都無法期望太子為他伸張正義……

這十幾年光陰難不成都喂了狗?

他怕房俊動粗,暴起傷人,房俊卻連眼尾都不看他,轉頭對李承乾道︰「殿下國之儲君,即皇帝位乃堂堂正正之事,自當行煌煌大道,縱然一時磨難亦不可心生狹隘,做出那等齷蹉之事,否則他日就算傾盡黃河之水亦無法洗清這般污點,青史之上,任人唾棄。」

李承乾忙道︰「二郎放心,孤與稚奴一女乃同胞、血脈與共,今日固然因為大位而公然決裂、甚至兵戈相向,但此乃天數,生死成敗、各安天命罷了,怎忍心對晉王府中弟妹、佷子下手?說孤軟弱也好,愚蠢也罷,孤萬萬沒有那等心志魄力。」

真以為殺兄弒弟是說說那麼容易?

自古以來孝悌當先,殺掉兄弟手足誅滅闔府血脈斬草除根這種事不僅要承受巨大的良心譴責,更要面對狂濤巨浪一般的輿論。當年「玄武門之變」父皇不得不這麼做,然後所承受的攻訐、詆毀、謾罵、質疑,二十年來何時消停過?

即便如今殯天,那些文人也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寫在史冊之上,任憑後世子孫百年千年的唾棄咒罵……

他又看向于、陸二人,苦笑道︰「非是孤偏向二郎,二位師傅應當了解孤直為人,這等事萬萬做不出啊。」

于志寧、陸德明長嘆一聲,前者默然不語,後者無奈道︰「老臣又怎願殿下背負不義之名?只不過眼瞎局勢過于凶險,任何能夠約束、羈絆晉王的方法都想要試一試。殿下宅心仁厚,是老臣的過錯。」

李承乾欣然道︰「二位師傅處處為孤著想,固然方式不妥,但孤又豈能責怪?如今局勢危厄,仰仗二位師傅之處甚多,切勿生分了。」

于志寧與陸德明這才重新落座。

李承乾本以為這個小風波就算是過去了,熟料房俊開口又說道︰「殿下應當派人即刻趕赴晉王府,里里外外全部戒嚴,既然這二位能夠想到這樣的方式,未必旁人想不到,萬一潛入晉王府做下歹毒之事,栽贓嫁禍于殿下,那可就大事不妙。」

李承乾愕然,人家于、陸二位老師提議軟禁晉王妃與世子以為人質,被你罵的狗血淋頭,結果人家那邊認錯低頭了,你這邊卻拐個彎的走的還是人家的路……

欺負人也不能這樣吧?

而且這其中針對諷刺之意味太過濃郁,明顯是非常不信任那二位……

果然,房俊話語剛落,于志寧與陸德明再度起身,二人向李承乾一揖及地,面孔漲紅、語氣憤懣︰「既然吾二人被視作奸詐小人,甚至會不惜殿下名聲做出人神共憤之事,還不如回府焚香禱告,祝願殿下在能臣輔佐之下乘風破浪、成就皇圖偉業,這便告辭了。」

然後不顧李承乾之挽留,轉身退出門外,揚長而去。

李承乾眼睜睜看著兩位師傅走遠,再好的脾氣也忍不住有些惱怒,瞪著房俊道︰「孤一再為你轉圜,可你為何對二位師傅成見如此之深?當下局勢緊張,正該借助二位師傅之力,你卻……不知所謂。」

如今關隴門閥顯然已經站在晉王那邊,即將與東宮刀兵相向,但朝廷內部斗爭並非國仇家恨、生死搏殺,直至最後一刻任然存在轉變陣營之可能。

而于志寧便是與關隴聯絡的橋梁,如今卻很有可能徹底斷絕……

尤其是東宮內部之決裂,給他心里蒙上一層陰影,他不明白以房俊之聰慧精明,焉能犯下這般大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