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7 往事

從此一盤散沙的戎羌,統一在了同一面旗幟之下,而手中高舉著這面旗幟的,會是大齊朝廷從所未見的一個強大對手!

是年,北方草原遭受寒災,草地被冰霜覆蓋,無法養活牲畜人口,于是達利可汗便召集戎羌二十余萬大舉南下,準備劫掠一番,以便全族老小安然過冬。

戴鸞翔早就預判出了達利可寒的意圖,知道其並沒有窺視中原的野心,不過是為求生存,謀些好處罷了。

況且達利可汗剛剛統一戎羌,正是兵鋒銳利之時,與其正面相爭或許能贏,但也勢必會付出不相稱的代價,因此便力主在邊關開放貿易、再由朝廷頒下賞賜,這一段兵禍十有八九也就消弭于無形了。

然而此刻朝中政爭未熄,一听說有「互市」「賞賜」之類的詞眼,便有神經緊張的御史言官,往喪權辱國上靠。

這下頂上了政治正確的大帽子,哪怕就是心里贊同,可是誰也不敢公開支持戴鸞翔的主張。

而此刻的皇帝也想希望在邊關打一場勝仗,通過這一場大勝來壓制住朝廷里各種紛繁復雜的言論,于是便匆忙頒下聖旨,要戴鸞翔率軍同戎羌堂堂正正地大戰一場,並且在聖旨里還信誓旦旦︰「原戎羌各自為政無一舉蕩平之善謀,現頑匪合兵一處乃畢功于一役之良機。」

但是皇帝顯然沒有把這筆賬算明白︰戎羌零零散散的時候,朝廷都沒有辦法擊敗他,他們要是形成合力了,哪來的自信可以將其正面擊敗呢?

然而皇帝的聖旨不可違抗,雖然戴鸞翔的腦子比誰都清醒,但是頂著皇帝的旨意,他也只能勉強出戰。

此刻戴鸞翔依舊滿懷信心,就憑自己的軍事才能,就憑自己這麼多年帶出來的精軍,就憑自己在戎羌之中崇高的威信,親率二三十萬大軍出邊武裝巡游一番,就算無法將戎羌主力擊敗,但是多少打上幾場勝仗,然後全身而退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並且這樣一來,既能夠在戎羌面前展示自己的肌肉,又可以在皇帝面前交差過關,豈不是兩全其美?

後來戴鸞翔自我反省的時候,認為是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美好了。

在同戎羌的幾次短暫的交鋒之後,戴鸞翔雖然也取得了勝利,並且取得的戰果是之前的好幾倍,但這暫時的輝煌戰果背後,卻是一個可怕的趨勢——那就是戎羌各部落再也不是各自為戰,互相看好戲,而是懂得互相援助、協同配合。

兩次作戰,戴鸞翔都是先擊破了一小股部隊之後,便迅速有好幾股部落趕來增援,戴鸞翔不愧名將之名,立即改變策略搞圍點打援,並在得手之後迅速撤離,避免同戎羌主力騎兵交手,這才攢下了超過以往的功績。

皇帝看了幾場大勝的捷報之後也是龍顏大悅,接連下旨要戴鸞翔乘勝追擊,一舉蕩平戎羌!

這時的戴鸞翔,改變了自己原先的想法,覺得只有趁戎羌尚未完全擰成一股繩的時候,先將其徹底擊敗或者予以重創,否則一旦其羽翼豐滿,恐怕就難以收拾

了。

因此戰況發展到這個時候,戴鸞翔對于皇帝的旨意已經不是陽奉陰違了,而是決心遵照皇帝的旨意,和戎羌狠狠地打上一仗。

但是打也要有適合的打法。

根據戴鸞翔獲得的情報,北方草原遭受的凍災愈演愈烈,達利可汗又是一下子雲集了二十萬大軍,保證最基礎的吃喝都成了大問題。

這樣情況就發生了戲劇般的變化,一直以來,中原王朝對于游牧民族的後勤上的劣勢,如今竟搖身一變成了優勢!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擺在戴鸞翔面前的,就不是將戎羌擊敗的問題了,而是要想辦法將其全部殲滅。

彼時的戴鸞翔從來沒有握住過那麼大的優勢,正是志得意滿、躊躇滿志的時候,于是他從各地調集軍力,湊了足足有五十萬人之中,並且以野驢嶺為中心,布下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就等著達利可還耐不住性子、喪失了警惕心,一頭就往口袋里闖。

這樣就能將戎羌的全部精銳一舉殲滅,這一仗打下來,可以將困擾大齊朝上百年的邊患一舉平定,至少也能打出五十年的和平。

然而達利可汗也不愧是人杰,雖然本身的困難也不小,但死活就不上當——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戴鸞翔面前露出破綻,卻始終都沒有把自己的要害全部暴露出來。

這時候,其實戴鸞翔只要隨便抓住一個機會,大軍壓上猛攻一陣,就是一場大勝利,但是這時戴鸞翔考慮的是「畢其功于一役」,尋常的小勝小敗,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里,始終在耐心的等待一個最後決戰的好機會。

然而帶戴鸞翔有耐心,皇帝的耐心卻不多了。

前線集結了五十萬部隊,每天吃、喝、拉、撒耗費的銀子就將近十萬兩,卻遲遲不見戴鸞翔有發動進攻、結束戰爭的跡象。

皇帝的確急得心急如焚,然而出于對這位海內第一名將的信任,這時的皇帝倒還能夠沉得住氣。

然而偏偏在這個時候,朝廷里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魏國公、三道節度使戴鸞翔擁兵自重、手握重兵,但就是不與戎羌決戰,圖謀甚不可問!

這種惡意的揣測原本就十分沒有道理︰要是戴鸞翔真的圖謀不軌,那他手里已經掌握了那麼多的軍隊,並且朝廷月復地已經空虛,他又何必在戈壁灘上喝風吃沙子呢?

還不趕緊麻溜地率領大軍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把你們這群多嘴多舌的烏鴉全部拔了毛?

然而出于對權力天生的獨佔,皇帝還是對戴鸞翔產生了疑問,而皇帝設置在前線的耳目也不斷報告,說是前線戰機不斷,但戴鸞翔始終是按兵不動。

這就進一步加深了皇帝的懷疑。

為了解除自己的懷疑,皇帝便找來宗室之中唯一通軍務的皇親國戚毅親王,想要征詢一下他的意見。

毅親王的身份也十分特殊。

他除了是皇帝的親叔叔、先帝的親弟弟之外,還有著另外一段身份和經歷,那

就是前任皇帝的有力競爭者——也就是說,毅親王當年是可能登上至尊之位的。

那時的毅親王那也是一表人才,並且被父皇委以在外領兵的重任,並且不斷地稱贊當時的毅親王為「帝王家的千里駒」,以至于朝堂之上廢長立幼的呼聲不絕于耳。

然而最終登上皇位的,依舊是毅親王的皇兄,也就是今朝的先帝。

毅親王是個聰明人,知道在當今皇帝眼里,自己這個能夠威脅他帝位的親弟弟,就是一根眼中釘、肉中刺,呆著不動尚且有人來找你的麻煩,亂說亂動就更是尋死之道!

倒不是皇帝有意來為難你,就怕有些想要踩著你上位的卑鄙小人來挑你的麻煩,在皇帝耳邊進讒言,一句、兩句的,皇帝還可以不聞不問,但是說的多了、說的久了,麻煩自然就來了。

于是毅親王果斷地辭掉了身上所有的差事,更加不會掌握軍隊,從此不問政務、放浪形骸、四處游玩,做出一副絲毫沒有野心的樣子,就準備當個安心太平的王爺了。

皇帝當然知道他的心思,也知道他的這位親弟弟雖然才干或許比自己還強一些,卻也不是那種會陰謀造反的卑劣之徒。

因此皇帝雖然恩寵有加,但也遂了毅親王的心願,從來不派他去做什麼軍事、政務,任由他修身養性、嬉笑人間。

直到前任皇帝死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當今皇帝登基,因為朝廷里缺乏可用的人才,政局也不是十分穩固,這才不得不請毅親王重新出山主持大局。

不過毅親王這麼多年不問朝廷大事了,他去分管這些事務,也不過每天過去簽個到、點個卯,蹲在那里告訴別人不要亂來之外,也從來不會有什麼具體的指示。

就好像那年毅親王奉旨巡視江南,出大主意的,都是他的佷子、當今皇帝的弟弟康親王。

不過毅親王的威望就放在那里,有他坐鎮,底下官員辦事也麻利、干淨一些,于是乎,手下缺人可用的皇帝便將毅親王視作了肱股之臣。

于是皇帝便會問出那一句事關重大的問題︰「戴鸞翔,此人可靠嗎?」

戴鸞翔可靠不可靠,毅親王還能不知道?

別說是存有什麼二心了,哪怕就是他辦事懈怠一點,大齊朝的北方戰線就已經千瘡百孔了。

這一點毅親王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因為實際上,戴鸞翔就是從他手里慢慢嶄露頭角的,他算是戴鸞翔的老上級了。

可是既然皇帝問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並且是對著毅親王問出來的,那就說明皇帝心里面已經產生了懷疑,或許不過正是在尋找證明自己這種懷疑的證據而已。

這時,毅親王就做出了一個令他無比後悔的回答,他既沒有力保戴鸞翔,當然也不可能落井下石,而是說了一句模稜兩可的話︰「皇上,說戴鸞翔要造反,就是殺了老臣這顆白頭都不會相信。但是軍中既然有這樣的傳言,那于軍心不利是肯定的。要老陳講,或許臨陣換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