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大浪隱伏

得知宜都太守庾仄叛亂,桓玄不以為意,譏諷道︰「跳梁小丑妄圖掀風作浪,自尋死路。」

緊接著,馮該兵敗的消息傳來,桓玄驚出一身冷汗,大罵馮該該死,急令江州刺史郭昶之派遣一萬兵馬援助荊州,讓駐軍夏口的皇甫敷從漢江北上做出攻打鄀縣之勢,逼迫楊安玄回師救援。

待得知楊安玄並未攻打江陵,率得勝之師回轉襄陽,桓玄松了一口氣。

這時想起馮該重傷生死難測,馮該是他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不能不救,若是漠視其生死,也會引得其他將領不滿。從京中派出御醫前往江陵為馮該治傷,隨行帶去一船藥物。

接連敗給雍州,桓玄對楊安玄重視起來,看來楊安玄之禍猶在其父之上。

想起世人把楊安玄當成繼謝玄之後的又一名將,自己手下頭號將領馮該兩敗在其手中,看來名不虛傳。

馮該不是楊安玄的對手,若是戰事再起,自己手下何人可敵楊安玄。桓玄想起北府軍來,自己下手太狠,早知就該留下三兩人為自己效命。

如今北府軍中最得力的莫過劉裕,年初派劉裕征討盧循,劉裕不負所托,連敗盧循,六月自己以朝庭旨意任命劉裕為彭城內史、撫軍中兵參軍。

前幾日收到劉裕送來的捷報,在晉安郡大敗盧循變民軍,盧循被迫出海南逃。

變民之亂告一段落,是時候召劉裕進京述職了。桓玄打定主意籠絡劉裕,將來就讓他前去對付楊安玄,兩虎相遇,分個高下。

擊潰盧循後,劉裕率軍北返,在會稽山陰縣駐屯休整。

八月二十五日,好友何無忌暗中來訪。何無忌是劉牢之的外甥,劉牢之身死之後被桓玄禁錮,後托記事參軍羊孚替為說項,被釋放歸家,在京口閑居。

何無忌深恨桓玄,看到雍州楊安玄討伐桓玄的檄文後大喜,認為天下忠義之士會應檄而起,重演當年十八家諸侯討董卓故事。

果然不久之後,傳來宜都太守庾仄起兵反桓的消息,何無忌感到機會來臨,悄然起身前往山陰,勸說劉裕起兵,討伐桓玄。

看過何無忌帶來的檄文後,劉裕沉吟不語,他與楊安玄雖只見過兩面,但印象十分深刻。

初次是在沙洲,楊安玄縱火燒賊,彼時楊安玄不過是都水監緝賊使,巡江所兩條船,不足百人。

不久之後巡江所變成巡江營,有艨舯兩艘,戰船數條,有水師五百人。王恭起兵清君側,楊安玄堅定地站在朝庭一面,封鎖京口前往建康江面,事後得了會稽王的賞識。

秦軍東犯洛陽,朝庭決定派北府軍北援,楊安玄與自己在京口比武,爭奪救援洛陽的統軍權。

說實話,劉裕沒有將楊安玄放在眼中,無論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劉裕都勝過楊安玄。不料楊安玄創出天地三才陣,出人意料地獲勝,贏得了機會。

從此之後,楊安玄一飛沖天,救下洛陽,成為汝南主簿兼司馬,接著接任汝南太守,再敗秦師;丁憂募軍時擊敗魏軍,改任潁川、滎陽太守;接著奉詔奪取襄陽,擢升雍州刺史。

這一連串快速的升遷讓人眼花瞭亂,劉裕暗中拿自己與楊安玄相比,自嘆不如。

「英雄趁勢而起,楊安玄借救洛陽敗秦師之機崛起,坐鎮一方。劉兄你英武蓋世,豈甘人後。」何無忌慨然勸說道。

劉裕怦然心動,他以數千之眾擊潰孫恩十數萬變民大軍,逼得盧循南逃,與楊安玄並稱「雙雄」。

何無忌說中劉裕的心事,若當年率軍救援洛陽的是他,劉裕自問也能像楊安玄那樣建立功業。

劉裕一直領軍在外作戰,對京中情形並不清楚,他生性謹慎,沒有冒然听從何無忌的建議,而是找山陰孔氏族長、

山陰縣令孔靖探听虛實。

數年前劉裕征討孫恩,曾多次經過會稽山陰,孔靖每次都隆重款待,供給軍糧,用心交好。

孔靖對桓玄表露出的篡位跡象十分不滿,認為桓玄如同董卓,暴虐驕奢,終將禍國秧民。

得知劉裕有意起軍討伐桓玄,孔靖道︰「山陰離京邑路途遙遠,不僅經過吳興郡和義興郡,要奪取曲阿城,突破崗瀆到方山,再破方山過朱雀航才能抵達京城,德輿有多大把握能一路突進,毫無阻礙?」

劉裕沉吟不語。

孔靖繼續道︰「德輿軍中諸將多是京口人氏,桓修坐鎮京口,若聞德輿起軍討桓以軍中家眷脅迫,有多少人會跟德輿同心同德攻打建康?」

劉裕臉色一變,道︰「若是如此,義軍恐怕不戰自潰。」

「其三,會稽內史虞嘯父為桓玄所任,虞氏在三吳之地影響極大,德輿若在山陰起兵,僕恐會稽士族並不會響應德輿,屆時軍糧輜重難籌,後方不固,何以為戰。」孔靖沉聲說出心中擔憂。

劉裕悚然而起,對著孔靖揖禮謝道︰「多謝孔公提醒,愚差點釀成大錯,時機未至,尚需隱忍。」

孔靖捋須笑道︰「德輿雄才大略,當縱覽全局。桓玄篡逆之心雖昭然,但畢竟尚未成惡,師出無名。若桓玄挾天子以令門閥,讓士族奉朝庭旨意對抗,德輿如何處置他們?」

劉裕回席坐下,思索片刻道︰「如此說來,愚不如先回京口,待桓玄篡逆事彰,再尋機發動。」

孔靖撫掌笑道︰「善。」

次日,劉裕所住的驛館外有一少年求見,自稱是吳興沈氏。沈氏是吳興大族,劉裕命其入見。那少年見到劉裕後跪地請罪,劉裕方知少年是沈穆夫之子沈林子。

當年孫恩作亂,吳興沈氏(1)沈穆夫隨孫恩叛亂,被孫恩任為前部參軍、振武將軍、余姚令。孫恩為劉牢之所破,沈穆夫戰敗被輔國將軍高素擒住誅殺.

沈穆夫之父沈警欲帶族人躲藏,結果被同族沈預告發,沈警與四子遇害,而沈穆夫五子沈淵子、沈雲子、沈田子、沈林子與沈虔子在其父被誅之後先行逃離,避開此劫。

沈氏五子夜行晝伏,躲避官府追緝,矢志殺沈預報仇。五子之中以老四沈林子最為聰慧,時年僅有十三歲的沈林子敏銳地察覺到北府諸將放縱部下擄掠,唯有劉裕軍紀嚴格可成大氣。

趁劉裕駐師山陰,沈林子前去自首,流涕哽咽道︰「妖賊擾亂,僕一門悉被驅逼,父祖諸叔,同罹禍難,猶復偷生天壤者,正以仇讎未復,親老漂寄耳。今日見將軍伐惡旌善,是有道之師,謹率老弱,歸罪請命。」

劉裕被沈林之的話打動,暗中收留沈林之兄弟五人,大軍回歸京口之時將沈家兄弟帶回。

…………

建康,桓玄收到桓石康的奏報,得知楊安玄回師襄陽,荊州危機解除,緊崩的心弦松馳下來。

多日未舉辦酒宴,桓玄召聚桓謙、卞範之、王謐、殷仲文等心月復于大將軍府歡聚,司馬道子的會稽王府改成了桓玄的大將軍府。

席間,桓玄問該如何處置桓亮、庾彬等叛亂之人。

桓謙建議道︰「荊州初遭大亂,人心未穩,安撫為上。宜誅首惡,脅從不問。」

荊州是桓家的大後方,桓玄對桓亮、庾彬等人的叛亂並未放在心上,事實上這幾人連風浪都未掀起就被擒入牢中,當即點頭同意,只誅殺庾彬、楊道護數人,桓亮貶于嶺南,其他人放歸。

卞範之憂道︰「臣擔心有人被楊安玄所惑,稍不如意便起軍反叛,此風絕不可漲。主公要再派精兵平定雍州,安定人心。」

王謐猜中桓玄的心事,笑道︰「平定雍州不過是治標之法。要想

治本,只需主公早登大寶,大義已定,天下自會歸心。」

殷仲文伏地拜倒,稟道︰「臣已擬定加授九錫的詔命,請主公定奪。」

卞範之也起身拜倒,道︰「四月天降日食預兆,天授不取,反受其咎,請主公早做決斷。」

桓玄仰天長笑,道︰「天意如此,吾自當順天行事。」

在殷仲文和卞範之的勸說下,桓玄加快了篡位的步伐,首先對朝堂百官進行了一番調整。

瑯琊王司馬德文解除司徒之職,遷太宰,加殊禮。表面上瑯琊王尊崇勝前,其實將司馬氏的最後一點權力剝奪。

桓謙由尚書令改任侍中、衛將軍、開府、錄尚書事;王謐由中書令、領軍將軍、吏部尚書改任散騎常侍、中書監、領司徒;桓胤由秘書監改任中書令,桓胤是桓沖長子桓嗣之子,桓謙、桓修之佷;桓修由撫軍將軍升任撫軍大將軍,加散騎常侍;卞範之由丹陽尹改任征虜將軍、散騎常侍。

緊接著,桓玄下令重開因戰事停開的國子學,命二品官員的家族子弟悉數入學,實際上將這些世家子弟當成人質控制在手中。

朝中一切安排妥當,桓玄授意卞範之矯詔加其為相國,總百揆、揚州牧;以南郡、南平郡、宜都郡、天門郡、零陵郡、營陽郡、桂陽郡、衡陽郡、義陽郡和建平郡十郡建楚國,封楚王,加九賜,楚國建台置丞相以下官職。

可笑的是桓玄按程序再三拒絕。第一次朝庭策授,桓玄拒受;第二次廷議策授,桓玄拒受;第三次百官勸進,桓玄拒受;第四次天子「親降鑾輿」,表示桓玄不接受就不當皇帝了,桓玄「勉為其難」地接受了。

對于桓玄來說,只剩下最後一步禪讓了,天下人皆知桓玄篡位在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推薦︰ 夜的命名術 武神主宰 末日我有超級求生系統 怪獵聊天群 我的人生可以無限模擬 網游︰我騎士號血超厚 我有一身被動技 這個外掛過于中二 妙醫聖手 萬相之王